11月7日,國家體育總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指出,“十四五”時期是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的開局時期,也是推動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關鍵階段。
《規劃》明確,到2025年,戶外運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基本形成供給與需求有效對接、產業與生態協調發展、產品與服務品牌彰顯、業態與模式持續創新的發展格局。戶外運動場地設施持續增加,普及程度大幅提升,參與人數不斷增長,戶外運動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到2035年,戶外運動產業規模更大、質量更優、動力更強、活力更足、發展更安全,成為促進人民群眾身心健康、提升獲得感和幸福感、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力量。

在戶外運動場地設施建設工程方面,《規劃》要求統籌用好多方資金渠道,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積極性,到2025年,建設各類戶外運動營地10000個。
“加強AR/VR等智能技術應用,打造沉浸式戶外運動體驗空間,實現戶外運動場景感知化、運動體驗數據化、運動展示互動化、運動社交情境化。”《規劃》強調要豐富戶外健身休閑產品。
中機院團隊研究發現,《規劃》圍繞戶外運動產業化發展明確了產業發展系列行動任務:
一是針對“全國戶外運動產業發展格局”方面,明確了“構建“五區三帶”戶外運動產業空間布局”的計劃;
二是針對“戶外運動產業結構優化”方面,明確了“推進戶外運動服務業提質增效、加快戶外運動用品制造業轉型升級和推動戶外運動與其他行業融合發展”等三大行動計劃;
三是針對“豐富戶外運動產品供給”方面,明確了“提升戶外賽事與節慶活動品質、豐富戶外健身休閑產品、優化露營產品供給以及培育戶外運動市場主體”等四個方面的行動舉措。
中機院團隊表示,露營作為一項具體的戶外運動,作為一個獨立小節內容單列出現在“豐富戶外運動產品供給”版塊,意味著《規劃》賦予了“露營”這一細分領域較高的權重,未來“露營”產業的發展也必將獲得更多的政策考量和市場關注。另一方面,《規劃》把握現實基礎與人民需求,首次提出優化露營產品供給,通過建設露營基地、完善配套設施、研制新型裝備、建立規章制度,推動露營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這一系列舉措符合國際露營產業發展規律。
在“優化露營產品供給”小節,《規劃》明確:“鼓勵開放郊野公園提供露營服務,在城市郊野、農村地區等建設更多露營基地,滿足群眾就近就便露營需求。推動露營基地完善配套服務設施,開展多種戶外運動項目,鼓勵在營地周邊配套登山、徒步、騎行、垂釣、冰雪、賽車、馬術、航空、水上等戶外運動設施及服務,提高露營消費粘性。加快建設露營旅游相關基礎設施,因地制宜引導城鎮水、電、氣、排污、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管網向營地建設區延伸,支持在營地集聚區域配套建設露營服務中心、加油(充電)站、維修站、停車場、旅游廁所、觀景平臺等。鼓勵戶外運動裝備企業立足群眾露營需求,研制多系列滿足不同人群的露營裝備。積極倡導文明露營,完善規章制度,規范露營市場,推動露營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中機院專注于產業及產業園區大數據、咨詢、規劃、設計、招商、運營托管近20余年。依托市場研究、產業投資選址、產業規劃、鄉村振興頂層規劃、農文旅景區規劃設計運營托管及工程建設核心業務優勢,提供露營地選址、露營地可研、露營地規劃設計、露營地運營管理、施工建設、露營產品及裝備租賃服務等露營地全鏈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