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析了蘭坪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現狀及當前面臨基礎設施薄弱,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低,公共服務水平不高,產業吸納就業能力有限,農民持續增收困難等制約問題。提出科學整合該地區各種要素,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政府參與,做大做強主導產業,推進三產融合,創新管理模式等建設性的參考意見,為發揮新型聯農帶農的利益聯結機制提供可靠模式,助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一、發展現狀
(一)基礎設施條件
園區屬通甸鎮,地處橫斷山脈腹部,位于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東部,南接“蘭州壩”,是滇西北縱谷區中相對平坦地帶,東部與麗江市九河鄉、石頭鄉和大理劍川老君山相接,西部與石登鄉隔山相望,南部與啦井鎮、金頂鎮接壤,北部緊鄰河西鄉,是大理、麗江、迪慶、怒江的交界地帶和重要通道,同時已建蘭坪豐華機場。通甸街地勢相對平坦,距離縣城37km,交通便利。

(二)自然經濟條件
近幾年來,蘭坪大力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建設,經過幾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以小雜糧、中藥材、肉牛、生豬、烏骨羊、絨毛雞、食用植物油、精制茶等種養、流通、加工為主的農業產業布局,農業產值逐年增長。蘭坪縣成功申報為“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縣”,通甸鎮被評為“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龍頭企業的帶動下,農業現代化水平也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化已初步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經營格局。截至2020年底,全縣共有21家龍頭企業,其中省級1家、州(市)級20家;有農產品加工業20家、休閑農業企業12家;龍頭企業帶動農戶2191戶,農戶增收總額1505萬元。
(三)用地現狀
兩側高山林立中間平坦的峽谷地帶是較好的基本農田,項目區北邊有劍蘭公路穿過,毗鄰蘭坪機場,區內溝渠系統完善,排水條件較好,田間道路配套完善,項目種植用地現為基本農田,主要種植大麥、玉米、蕓豆等作物,現已全部流轉。
二、面臨的挑戰
(一)基礎設施仍然薄弱
工程性缺水問題突出,水利化程度低于全省20個百分點,渠系水利用率不足30%;農田防護林網體系防護效能不高,存在防護不足、林網殘缺、結構簡單等問題,低質低效防護林帶占1/3以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與農業現代化發展要求存在較大差距。
(二)現代化發展水平較低
農業組織化程度低,農業經營主體“小、散、弱”現象突出,尚無國家級龍頭企業,農產品品牌建設滯后,缺乏知名度高、影響力強、市場占有率大的農業產業品牌。物流體系建設不足,運輸距離遠、損耗大、物流成本高,普通農產品缺乏競爭優勢。
(三)公共服務水平有待提升
村莊規劃缺失、管控不力,農村衛生戶廁覆蓋率低,離宜居宜業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基本公共服務資源總量不足、保障水平不高、城鄉差距較大,優質教育和醫療衛生資源不能滿足群眾需求。
(四)農民持續增收難度較大
受自然條件、經濟水平等因素影響,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僅為全省平均水平的60.81%、全國平均水平的45.37%。農業發展空間小,不具備大規模發展農業的條件,產業吸納就業能力有限,農村勞動力素質不高、轉移就業不足,農民持續增收困難。
三、模式探討
(一)政府參與,做大做強主導產業
實施“農頭工尾”工程,推進高原特色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穩定海升、鴻翔、云藥等龍頭企業,扶持壯大建浩、滇源、科創、恒通等企業,發展一批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兩類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水平和組織化程度,著力發展新型村級集體經濟。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小農戶開展專業化、標準化生產,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建立多種形式的利益聯結機制,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的規模化、專業化組織化程度。
蘭坪優創公司(國投二級子公司)與海升集團共同簽訂《蘭坪縣鄉村振興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新合作協議》,雙方達成共有農業產業園協議,蘭坪優創公司為產業園區建設單位,負責產業園區的藍莓棚體和車厘子棚體建設內容,建成后出租給蘭坪海升農業有限公司。蘭坪海升農業有限公司作為項目生產經營管理的企業主以“保底收益+分紅”的形式租賃經營,優創公司每年按投資基數1500萬元的6.25%收取租賃費用,按投資額占蘭坪海升農業有限公司蘭坪縣鄉村振興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對應的產權比例凈利潤的5%參與分紅,項目資產租賃期限為30年。租金收益用于帶動縣城安置點易地搬遷群眾增收。政府投入資金共計2億元,其中移民產業扶持資金7000萬元,按年5%固定收益或按項目投資公司金額占股分紅;申請建檔立卡戶扶貧資金5000萬元,分6年返還,保證資本保值增值,收益率不低于5%或按項目投資公司金額占股分紅;補貼性資金8000萬元。
(二)推進三產融合
打造“水果+N”的模式,重點發展藍莓、草莓、車厘子,建設水果加工基地,爭創省級“一縣一業”試點縣,建設“一村一品”專業村。實施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工程,以“生產+加工+旅游”的田園綜合體為載體,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推動土地規模化利用。鄉村經濟新業態蓬勃有序發展,強化帶動農村三產融合發展,有利于實現綠色產業、美麗鄉村、旅游景點、百千萬工程、傳統村落等建設有機結合,有序發展“農業+觀光休閑、農業+健康養老、農業+文化傳承”等新業態,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打造一批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拓展農民增收空間。
(三)聚焦關鍵生產因素
推廣標準化溫室設施和土地耕整、灌溉施肥等機械裝備,積極發展“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等社會化服務新模式、新業態。加大農業智能裝備、數字裝備利用力度,開展農業設施宜機化建設和改造,推廣適宜山區的小型化、智能化農業機械設備,建設一批高原雜糧精準耕作、智慧養殖、園藝作物智能化生產等數字農業示范基地,打造現代智慧農業示范園區。經營的藍莓、草莓、車厘子大棚從除草、灌溉、培土等方面基本實現全過程機械化。為促進山區農民有效實現增收門路,海升集團積極培育和發展先進生產技術,開拓海內外市場,堅持融合發展,實施“互聯網+”同鄉村振興、農業數字化轉型創新驅動,直播電商、跨境電商等線上、線下多種渠道齊頭并進,農產品銷往沿海大城市及海外。
(四)推進綠色循環發展
實施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制度,嚴格執行能源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標準,利用環保、質量、安全、技術等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傳統制造業,淘汰落后產能,著力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低碳化產業體系,大力推行清潔、循環生產,持續推進園區循環發展。建立健全綠色發展政策機制,支持綠色技術創新,發展綠色金融。在農業、物流、交通和日常生活等重點領域推進“以電(氣)代煤”“以電(氣)代油”和太陽能綜合利用、煤炭高效清潔利用,控制工業、交通等重點領域碳排放。發展綠色建筑,推廣節能環保汽車、新能源汽車,推廣農用節能機械設備,發展節能型農業大棚。
現代農業產業園大棚建設項目設計單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昆明勘察設計院)為全國綜合甲級設計資質,為應對的自然災害包括防雹、防雨雪、防蟲、防鳥4項功能,反復試驗并申請2項專利(鄉村振興農業產業園大棚拉錨系和鄉村振興農業產業園避雨棚),并應用于此項目。新型棚體的應用,融合科技與綠色循環發展,效果良好。
(五)推進適度規模經營
采用“公司+黨支部+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農業產業園建成了以草莓、藍莓、車厘子、蔬菜等為主的特色果蔬基地,同時成立中藥材專業合作社,建成了以青刺果、秦艽等為主的中藥材產業園區。產業組織化的發展讓當地農民可以從地租、務工、分紅等收益中獲得收入,有效夯實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
(六)創新完善工作機制
1.管理模式。農業產業園管理模式如圖3所示,運營過程中充分發揮生產、管理責任制度,進一步明確工作責任制,實現“三位一體負責制”(建立總經理負責制、技術專家負責制、職工生產崗位責任制)。責任明確,外部人員協調、溝通以及內部公司財務、生產管理、員工福利必須由副總經理分管,并匯報總經理,為公司正常生產提供可靠的保障條件。技術科研部門負責人負責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傳統技術延續、技術難題攻關、專題論證、技術創新,為園區技術提供可靠保障,為使整個體系安全穩定,技術專家可采用入股方式進行參與,同時與公司整體利益協同。

圖3?運營方管理模式圖
2.經營管理措施。經營管理措施制度如圖4所示,按現代企業制度運作,形成各方利益平衡、管理清晰、科學合理的經營管理體制,各項管理制度相互制約、互相補充。
3.人員培訓方案。為保證生產的正常運行和產品的上乘品質,除選擇優質的品種和采取高標準的種植技術外,還應培訓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

圖4?經營管理措施圖
(七)科學合理規劃布局
海升集團是行業領先的濃縮蘋果汁生產企業及出口商。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國果蔬領域高端品牌戰略,實施全產業鏈融合的發展模式,業務涉及果蔬育苗、現代化種植、果品倉儲物流、生鮮銷售、果蔬多元化產品精深加工等板塊。近幾年來,海升集團在全國建立多個蔬菜、水果種植和加工基地,引進大量的技術人才,研發成功并注冊了大量的專利技術和產品。同時,利用西方水果種植面積縮小、產量下降的機遇,積極在全球擴大銷售市場,建立了全球化的銷售網絡,實現了產能和銷售的雙提高。
四、結語
蘭坪縣現代農業產業園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生態文明建設同鄉村綠色發展的具體實踐,是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促進通甸鎮觀光農業以及區域特色水果、銀杏、花谷等特色產業融合發展,是加強基本農田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的具體體現。發揮政府資金引導作用,完善“外來投資企業+脫貧戶”的經營模式,使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建立農民與多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貧困群眾通過產業扶持和轉移就業實現穩定增收。(作者:唐占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