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把小竹子做成大產業”的重要指示精神,多年來,福建省泰寧縣政府高度重視筍竹資源開發工作,把筍竹產業作為全縣特色產業予以重點扶持,立足泰寧實際,按照“提升二產、帶動一產、促進三產”的發展思路,全力打造泰寧縣筍竹產業發展新動能、競爭新優勢和發展新局面。2023年,擁有毛竹、紫竹、剛竹等散生竹類33種共31.2萬畝,各類筍竹經營主體98家,其中筍竹加工企業47家,規上企業8家,消耗毛竹總量22.5萬噸;竹產業年產值逾13億元,年稅收800余萬元,從業人數6800余人。
一、明確產業發展定位,加強組織領導
一是堅持科學編制發展規劃。結合落實國家林草局等十部委《關于加快推進竹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和福建省十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科學編制《泰寧縣筍竹產業提升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完善制定筍竹產業提升發展實施方案,對提升一產、做強做大二產、積極促進三產進行科學謀劃,進一步明確產業發展目標任務,確定筍竹產業發展引擎項目,精心做好筍竹產業綜合發展大文章,促進縣域經濟發展。二是持續強化政策扶持力度。印發《關于促進竹制品產業加快發展十五條措施》等政策文件,制定具有本縣特色的扶持政策和幫扶措施,構建涵括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政策扶持體系,重點包括竹山機耕道、竹山地軌、電烤筍房等獎補措施,品牌創建、龍頭企業政策優惠、技術研發補助,以及領導掛包幫扶、科技人才掛企、政府協助企業招商等行政幫扶措施,為泰寧縣筍竹產業提質增效提供政策支撐,2023年以來,全縣筍竹產業發展相關補助資金近1000萬元。三是大力推進金融服務支持。主動加強與金融機構的溝通聯系,促進金融部門積極拓展筍竹信貸業務,創新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載體,適合筍竹產業的聯保貸款、小額授信貸、竹林貸、福林貸、青竹貸等信貸產品,積極為筍竹企業提供信貸支持,切實解決竹農和筍竹產業發展資金難題,2023年泰寧縣筍竹產業發展貸款余額達5200余萬元。
二、著力強化資源培育,提高資源產出率。
一是狠抓竹林資源培育。重點抓好竹資源培育的分區指導、科學育竹、典型示范與全面推廣工作,夯實竹林資源這一產業發展的基礎。一方面,努力新建擴大豐產竹林面積,2023年新增筍竹兩用豐產竹林示范基地7005畝、低產竹林改造示范基地2737畝,發揮示范帶動和輻射作用。另一方面,加快對現有大量低產竹林的技術改造,強化護筍養竹、合理采伐、人工促進自然擴鞭和大徑竹施肥培育等竹林科學撫育措施,全面提升科學育竹水平,充分挖掘其孕含的增產潛力,不斷增加高產、高效、優質的竹林資源總量。二是加快竹山設施建設。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重點推進竹林道、作業機械、灌溉設施等建設,推廣和引進竹山運輸軌道機、破竹機,以及筍干烤制設備,及時有效改善生產經營條件,截止目前已鋪設竹山機耕道148.56公里、竹山軌道71.68公里,建成電烤筍房21座,累計獎補1100萬元。切實增加筍農收入,帶動竹農生產的積極性,助推筍竹產業更好更快發展。三是持續提升竹林效益。積極引導企業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新利益聯結機制,鼓勵村集體、竹山經營大戶、家庭林場等新型林業經營主體與竹加工企業通過收儲、聯營、簽訂原材料訂銷協議、經營權流轉等方式,改變散戶經營竹山的現狀,逐步走向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建立大田鄉集中烤筍中心及閩筍交易市場交易,市場采取烘烤、切片、裝袋、冷藏等新型加工工藝,與周邊筍制品加工企業合作,形成產銷一體的閩筍加工產業鏈,帶動就業300余人,產值達6000余萬元,基本打造成為閩贛筍制品交易中心。
三、統籌推進配套建設,帶動集群發展。
一是建立竹制品專業產業園。對標省級工業園區標準化創建要求,2005年開始立項建設,經過十多年的建設完善,累計投入1.2億元,高標準建立集精深加工、創新研發、展示展銷于一體的高標準筍竹制品專業集中園區。產業園竹制品企業由原來的3家發展到現在的39家企業,竹制品上下游產業鏈初步形成,竹屑、竹邊腳料等剩余物實現生物質碳氣聯產一體化綜合循環利用。二是補齊科技創新短板。鼓勵企業創新發展,大力支持規上企業加強與國內外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加快建立企業技術研發中心,設立竹機械研發專家工作站,切實加快新裝備、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進程,截至目前全縣擁有竹工機械實用新型專利29個、發明專利1個。三是培育壯大優勢企業。圍繞培育筍竹產業集群,深度謀劃引進和培育筍竹制品裝備制造、精深加工等高端產業項目,與優質企業聯合重組改造,助力龍頭企業申報升級,通過重點企業的輻射帶動,促進企業相互合作,加強上下游配套,推動泰寧現有竹板材﹑竹家居用品、竹炭、竹纖維等產業改造升級。推出泰寧竹刀勺、竹托盤、竹吸管等特色產品,注冊一次性日用品“金福竹生活”及“大金湖”區域品牌,對各類筍竹制品品牌進行整體打包策劃、統一宣傳推介,著力打響泰寧筍竹產品公共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