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何處突破?9月初召開的四川省鄉村振興大會明確,發展現代農業園區是農業現代化重要抓手和重要路徑,是“牛鼻子”。
日前,四川省委、省政府正式印發《四川省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考評激勵方案》,明確從2019年起,開展省級現代農業園區星級評定,分三星級、四星級、五星級3個檔次,省財政每年補5億元,市縣開展本級園區認定評級,通過5年持續推進,建成一批產業特色鮮明、加工水平高、產業鏈條完善、設施裝備先進、生產方式綠色、品牌影響力大、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要素高度聚集、輻射帶動有力的現代農業園區,構建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體系,成為四川實現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的堅實基礎和核心載體。
建什么?標準是啥?
《方案》對基地建設、設施裝備、產品加工、農業新業態、品牌培育、科技支撐、組織方式等7個方面建設內容給出具體標準。
如在基地建設方面,要求重點聚焦川糧油、川豬、川茶、川竹、川椒、川薯、川藥、川桑、川菜、川煙、川果、川魚等“川字號”優勢特色農業產業,選擇培育壯大1-2個主導產業,主導產業產值占園區農業總產值的90%以上,單位產出效益高于當地平均水平20%以上。規模上也有規定,如平原地區種植業基地連片核心區規模應在1萬畝以上,稻漁綜合種養核心區面積應在5000畝以上。
設施設備方面,要求園區高標準高標準農田要達到耕地總面積70%以上,機械化耕作水平達95%以上,省級園區水果、茶葉、蔬菜等農產品預冷率達80%,冷鏈運輸率達50%以上,肉類冷藏率、冷鏈運輸率均達100%,建有規模配套、裝備先進的冷鏈物流基地和配送中心。省級園區農產品產地初加工率達80%以上,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及回收處置率達85%以上。
園區還要大力發展新業態。益農信息社要實現全覆蓋,電商銷售額占比達到30%以上,農業社會化服務覆蓋面達50%以上。品牌培育也是重點,省級園區品牌農產品產量占比達到75%以上,銷售金額占園區銷售金額的80%以上。
此外,省級園區主導產業先進實用配套技術推廣應用率應達到98%以上。園區要落實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培訓、扶持、社保、退養等制度,率先實現農民職業化發展。省級園區有新型職業農民的村民小組占比達80%以上。探索讓農戶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的新模式,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當地平均水平20%以上。
咋考評?
《辦法》規定,考核認定將由四川省農業廳組織實施,第一年度的考評工作從2019年12月初開始。市縣組織開展本級園區認定評級工作。
市州政府從縣級政府申報市州級園區中擇優向四川省農業廳推薦,四川省農業廳委托第三方開展評估,四川省委鄉村振興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綜合分析,提出“四川省現代農業園區”星級建議名單,報省委鄉村振興領導小組審議,經公示后由省政府命名授牌。
四川將對省級園區打分評級,分三星級、四星級、五星級3個檔次,每年省財政安排資金5億元,對認定的五星級、四星級、三星級分別給予一次性補助2000萬元、1500萬元、1000萬元。
第一年,四川將評定35個,其中,三星級15個,四星級10個,五星級10個,以后4年每年據申報情況確定評定和晉級數量,對已認定的每年按考核分值確定保級、晉級、降級。對由三星級晉升為四星級的補差500萬元,從四星級晉升為五星級的補差500萬元,從三星級晉升為五星級的補差1000萬元。降到三星級以下的,取消命名并摘牌。
政策咋傾斜?
四川還將在多元投入、用地保障、改革推動、人才支撐等方面強化,對園區建設給予全面政策扶持。
《辦法》明確,將整合用好涉農財政資金投向園區建設,支持市縣組建農業產業投資引導基金,探索建立農業產業貸款分險制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優先滿足農業農村發展需求,各地按不低于省上下達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總量的8%予以單列,支持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對從事森林康養、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輔助設施建設用地可再增加3%,園區內符合條件的設施農業項目用地按農用地管理;支持各地打破區域界限,統籌各級園區規劃,實現園園相連,連線成帶,產業連片集中發展。重點鼓勵和支持農業企業家、大中專畢業生、科技人員、退役士兵、返鄉農民工等群體進入園區領辦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服務組織等。
四川將建立園區建設月報或季報制度,省級園區實行年度考評,動態管理,對園區建設推動不力、進度緩慢、水平不高等情況,要通報批評,責令整改,發生重大農業生態環保事故、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重大疫情事故等實行一票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