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到日常生活中對垃圾進行分類,大到循環經濟型社會的建立,方興未艾的循環經濟已成為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未來五年,聊城將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方向,持循環經濟之筆,在全市發展藍圖上描繪出濃墨重彩。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決勝階段。聊城具備優越的區位和資源優勢,現有循環經濟基礎較好。“十三五”期間,我市將緊抓國家“一帶一路”“中原經濟區”和山東省“省會城市群經濟圈”“西部經濟隆起帶”區域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為方向,加快優勢傳統產業改造、轉型升級,大力發展高新技術、新興產業,全力推廣和優化循環經濟發展典型模式。
聊城市將圍繞重點行業推進循環經濟示范技術、示范項目、示范企業和示范模式建設,建立循環型工業體系;發揮“江北水城”、冀魯豫三省交界處等比較優勢,做大做強旅游、物流商貿、金融等第三產業,實現服務業跨越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在大力推廣現有典型農業循環經濟模式基礎上,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重點構建工業、農業、服務業復合的“種—養—加—貿—游”特色循環型農業體系。
為了推廣普及綠色消費模式,聊城市將持續推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再制造產業發展,構建綠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節約型政府; 推進城市建設的綠色化、循環化、低碳化,實施綠色建筑行動和綠色交通行動,推進污染集中治理,實現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規?;?,將循環經濟理念融入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強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滿足智慧城市建設需求,提升“互聯網+循環經濟”的發展水平。
“十三五”期間,聊城將乘著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東風,朝著全面建成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城市的目標不斷邁進,開啟造福聊城人民的綠色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