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目是工業園區發展的生命,產業則是發展的根基。合肥循環經濟示范園始終以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的管理理念和標準打造最優的綜合投資服務體系,為企業提供管理上的“遠距離”、服務上的“零距離”,積極營造“親商、安商、便商、富商”的優越投資環境。通過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發展就是抓后勁”的發展意識,推動項目順利開工建設,竣工投產,為園區新一輪產業升級發展夯實基礎。
一是實施主導產業提質計劃。以新材料產業為方向,加快推進總投資48.7億元的中鹽安徽紅四方公司年產30萬噸乙二醇及10萬噸碳酸二甲酯項目、總投資13億元的馬鋼(合肥)公司的連續鍍鋅線項目、總投資5億元的中鹽鋰電公司鋰離子動力電池二期項目、總投資1.6億元的合肥亞龍公司磷酸鐵和草酸亞鐵二期等項目建設速度,推動“綠色化工、新能源、新型金屬等新材料產業集群,做強和做長、做大、做優產業鏈。
二是實施新興產業提升計劃。突出先導性、支柱性,大力發展高端智能、重大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進一步加快合肥智能制造產業基地建設,著力引進投資超百億元的蘇氏精密制造技術公司SIIC精密鑄造項目。加快推進總投資15億元的中鐵重工集團高端裝備制造基地項目建設,力爭合肥地鐵三號線施工建設能用上合肥本地產盾構機裝備。實現園區新興產業快速集聚發展。
三是實施現代生產性物流提速計劃。規劃總面積4.5平方公里的生產性綜合物流產業基地,實施總投資28億元的中國物流安徽誠通紅四方物流有限公司綜合物流基地項目、總投資12.5億元的合肥國強置業有限公司國強金屬城項目,依托現有鐵路、公路、水路三者兼備的優勢物流資源,努力打造面向社會的綜合性物流中轉服務平臺,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建成“立足本地、服務合肥、輻射安徽、通達全國”的現代化綜合物流產業基地。
四是實施機械加工產業提效計劃。重點推進投資超過10.2億元以合肥川杰機械公司為代表的10余家項目建設,持續做大機械加工產業,壯大經濟總量,延伸產業鏈條,實現園區產業錯位發展、企業大小互補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