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日月如梭,一晃又一個“五年”快過去了。明年是“十二五”的最后一年,“十三五”的各種規劃也開始緊鑼密鼓地準備上了。
做一個規劃不容易,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每一個規劃是否都能落實,能起多大的指導作用,很多人對此都有疑問。
有一位在煤炭行業工作多年的專家說:“每次搞規劃,全國搞,各省搞,各行業搞,花了多少人力物力。可是,至少我們了解到的,工業行業的規劃,大都是從規劃來,到規劃去。”
有一位省級煤炭行業管理部門的負責人說:“產業規劃、資源規劃、環境規劃……搞這么多規劃,做了很多的工作,只是它們有些地方相互不太銜接,我們有時候確實不知道該跟著哪個走。”
還有的人說得更直白:“我們現在的規劃除了掛在墻上,還有什么用!”
規劃在字典里的意思是,制定比較全面的長遠的發展計劃。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一直有做“五年規劃”的傳統,對全國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等作出規劃,這對指導國民經濟協調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發展到現在,人力物力充足,各種“五年規劃”相繼涌現出來,各省、市、縣,各行業、企業,都有“五年規劃”。單單說煤炭行業,除了行業的規劃,又分門別類地做了不少“五年規劃”。
這么做,對每一個具體方面的未來都考慮得更加細致周全,自然是件好事。可是看起來好事還沒有完全辦好。比如與實際結合不夠緊密,導致“從規劃中來,到規劃中去”,缺乏指導意義;不同規劃之間,相互沒有很好銜接,讓人無所適從,等等。最后不少規劃除了掛在墻上,確實起不了什么作用。
“十三五”的各種規劃已經著手準備了。辛辛苦苦做一次,自然是希望能發揮規劃的作用,而不是為規劃而規劃。
“十三五”規劃作為引領性的計劃,至少要切合實際。上述專家說:“做煤炭行業的‘十三五’規劃,先得弄清楚‘十二五’期間有哪些問題,研究如何解決,這是不可能跳過的。”
同時,規劃不能相互割裂。各種分門別類的規劃,要跟國家、行業、相關領域的規劃配套。電力有電力規劃、煤炭有煤炭規劃、鋼鐵有鋼鐵規劃、環保有環保規劃,都是互相關聯的,至少要認真考慮到相關方面,充分溝通協調,讓規劃總體而言趨于一致,而不是讓人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