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會老,人家這個生意是做善事哩。”前往楓葉正紅養老中心的路上,出租車司機李師傅說。盡管離菏澤市區有近20分鐘的車程,但坐落于220國道邊的楓葉正紅養老中心,在菏澤市的知名度頗高。
花園式的環境、溫馨整潔的房間、設施齊全的場所,很難想象這個集居家、公寓和醫護三種模式為一體的社區化醫養結合養老項目,會出現在位于魯西南的菏澤市郊。
在人口急劇老齡化的當下中國,養老產業是服務于夕陽人群的朝陽產業,在中國廣大的三四線城市,更是如此。
“健康、快樂、價值、尊嚴”,是記者在楓葉正紅養老中心外墻上看到的“價值觀”。而PPP模式,正在幫助這種價值觀落地,并支撐起數百位菏澤老人的喜怒哀樂。
菏澤遇到的養老問題,是當下中國很多地區面臨的一個“通病”。
當地政府部門向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菏澤市老年人口150多萬人,占總人口的20%,且年增長率為5%。未來5年,人口老齡化、高齡化、空巢化將更加突顯。相比之下,菏澤目前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床位不足1.7萬張,且現有養老服務機構配套設施不完善,服務質量不高,老年服務業發展遠滯后于不同層次老年人的實際需求。
這便不難理解,總投資11.67億元、規劃占地面積732畝、總建筑面積43萬平方米的菏澤市牡丹區楓葉正紅醫養一體化養老項目,為何吸引省、市、區各級領導多次到項目現場視察,并被成功推舉申報財政部2016年第三批國家示范項目。
2月14日,記者在楓葉正紅項目現場了解到,項目目前已完成投資2.1億元,已投入運營建筑面積5.4萬平方米;項目全部建成后可為社會提供養老床位7800張、醫療床位700張,解決3000多個就業機會。
楓葉正紅的“入住率”顯然還有提升空間。目前共計有400余位老人入住楓葉正紅,包括菏澤當地組織部門、民政部門出資集中供養的新中國成立前老黨員、民政優撫對象,以及社會自費老人。
記者在養老中心見到了87歲的老黨員王忠孝,他從2015年8月30日至今一直在楓葉正紅生活。當記者請王大爺對養老中心打分時,他脫口而出:“我打100分,這里比家里條件好,有些子女做不到的事護工都做到了,養護人員與老人相處得非常和諧融洽。”
王大爺們的滿意來自于養老中心的“軟硬件”。記者在項目現場注意到,除了康復訓練室、閱覽室、舞蹈室、手工室、書畫室、棋牌室、電影院、門球場等養老院常見設施,楓葉正紅還設置了黨支部及黨員活動室、回憶錄撰寫室等,人性化程度可見一斑。軟件方面,楓葉正紅內部實行三條“軍規”:“老人的房間不能有異味、服務人員不能給老人臉色、不能從老人的伙食費中盈利。”
從菏澤一中退休的老教師汪延本剛住進楓葉正紅不久,80歲的他看中的是這里的康復醫療。記者在楓葉正紅看到,目前菏澤市牡丹人民醫院配備了專家醫療小組進駐養護中心,每日定時查房巡診,定期為老人查體,設有治療室、輸液室、藥房、處置室,保障老人的日常身體健康以及突發情況。
即便目前入住率還未達到盈虧平衡線,但本項目社會資本方的負責人、山東楓葉正紅養老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潘紅強坦言,他從一開始就做好了虧損5年的準備,“想掙快錢就不會干養老了,但我堅定看好養老服務產業即將迎來快速發展期。”
融資難仍是制約
楓葉正紅項目采用BOT(建設—運營—移交)的運作方式,由菏澤市牡丹區人民政府指定的實施機構——菏澤市牡丹區衛計局,與中標的社會資本方——菏澤市大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簽訂PPP項目合同:指定菏澤市牡丹人民醫院作為政府出資方,與社會資本方共同出資成立項目公司——山東楓葉正紅養老發展有限公司,其中菏澤市大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占股權90%,菏澤市牡丹人民醫院占股權10%。項目公司(SPV)負責本項目的投融資、建設和運營維護及移交等工作,項目合作期限30年。
項目建成后,由項目公司負責運營管理項目內的養老公寓及醫院,其中,醫院由項目公司委托菏澤市牡丹人民醫院進行運營。政府按照國家、地方相關政策為項目公司提供相應的建設、運營補貼及稅費優惠。
菏澤政府部門對引入社會力量健全當地養老服務體系顯然“樂意之至”。在菏澤市牡丹區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辦公室負責人李松允看來,“政府和項目公司之間形成委托代理關系,通過激勵相容機制的約束,在整個過程中,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經營效率都會得到提高。”
過去兩年,包括楓葉正紅項目在內已有14個PPP項目在牡丹區落地,主要集中在道路、學校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區級財政支出責任達到45.8億元,財政承受能力已接近上限。”李松允坦言,“每一年度全部PPP項目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例應當不超過10%,這一規定制約了區里一些PPP項目的落地。”
在政府財力接近極限的情況下,PPP項目的自身“造血”能力更顯重要。山東楓葉正紅養老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向輝最近一直在跟各類金融機構打交道,融資是他的主要工作。許向輝向記者坦言,一些金融機構對PPP項目熱情很高,接洽以后多數都提出政府城投平臺擔保、兜底等要求。公共服務類項目由于短期內看不到收益,加上項目公司剛成立擔保能力一般,土地是劃撥用地不能抵押,導致項目融資相當困難,阻礙了建設進度。
李松允建議更高層面加大對PPP項目的融資支持力度,“從省級層面出臺擔保、保證等政策,吸引銀行等金融機構向PPP項目融資,用政策優勢打消或減少金融機構的風險顧慮。”他對《中國經濟周刊》說,“同時可采用基金、債券等金融手段和合適的融資模式支持PPP項目融資。”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該項目在劃撥土地處置、專業運營創新方案、非營利收益分配等養老類PPP項目的關鍵問題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創新”。
以劃撥土地處置為例,按照《劃撥用地目錄》規定,“非營利性醫療衛生設施用地和非營利性社會福利設施用地可采取劃撥的方式獲得土地使用權”,因此,項目的咨詢機構建議采用劃撥或無償使用的方式將項目土地給予社會資本或項目公司使用。
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政府方提出“一般劃撥土地均是劃撥給事業單位或國有企業,很少有劃撥給民營企業的案例”的問題。
事實上,這也是很多PPP項目面臨的問題,各地的國土部門對于土地劃撥給項目公司,持有保守、觀望態度。若采用土地劃撥給政府方,則項目公司存在后期手續變更繁瑣,且無法利用在建工程融資的問題,制約項目推進。
在土地處置上,楓葉正紅項目走出了開拓性的一步:菏澤當地有關部門經過反復論證,將土地劃撥至項目公司名下,合作期內土地使用權歸項目公司所有。合作期滿后,項目公司將運行良好、無任何債務負擔的養老公寓、醫院及項目其他設施無償移交政府。
此外,養老產業的規劃、運營在中國尚處起步階段,而醫院和養老社區的運營都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因此,目前此類PPP項目普遍缺乏專業運營,無法真正實現用項目自身回報完全彌補項目投資的狀況。
在此背景下,楓葉正紅項目在運營方式上做了一些創新,由牡丹人民醫院作為政府方出資代表,既作為項目公司的股東參與項目公司的日常運營,又負責組織專業的醫療團隊,承擔項目內醫院的公共醫療服務。“社會資本方只需負責養老社區、康復中心及配套經營性設施的運營,而將醫療服務交由專業的醫療機構負責,充分發揮各方的優勢。”許向輝告訴記者。
對于社會資本最關注的項目收益問題,按照我國現行的規定:“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收支、結余不能用于投資者回報,也不能為其職工變相分配,所有利潤和盈余只能投入到機構的再發展中。”
從資本逐利的角度說,這顯然將使社會資本舉辦民營養老機構的動力不足。當地政府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楓葉正紅PPP項目的實施方案顯示,項目運營期間,政府方給予項目公司的補助費用按照約定由菏澤市牡丹人民醫院通過自身經營給予,除發生菏澤市牡丹人民醫院無法承擔支出的風險外,菏澤市牡丹區財政不發生此項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