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自古就有密切的交流與合作,但也存在歷史背景、發展理念、文化風俗等方面的差異。在未來的旅游交流合作中,我們將怎樣進一步推進沿線國家旅游業的共同發展?
李金早:“一帶一路”連接了全球主要旅游客源地與目的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旅游資源豐富,擁有近500項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該區域國際旅游總量占全球旅游70%以上。發展“一帶一路”旅游,前景廣闊,我們將重點從兩方面推進,發展絲綢之路特色旅游,讓旅游合作和互聯互通建設相互促進。
一方面,我們將加快“一帶一路”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推動“一帶”旅游向特色旅游轉型,大力發展文化體驗、探險旅游、商務旅游等旅游新業態;推動“一路”旅游向休閑度假升級,穩步推進三亞、海口、青島等地郵輪母港、游艇碼頭和海洋主題公園建設。另一方面,我們將繼續優化“一帶一路”國際旅游發展環境。推動旅游保險國際合作,與俄羅斯建立旅游安全合作機制,通過國際再保險方式銜接兩國保險體系。加強與泰國、韓國等國合作,開展旅游市場聯合監管,共同應對擾亂旅游市場秩序的問題。
記者:中國旅游發展近年來為世界旅游注入更多新鮮活力。展望未來,您對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其他國家的旅游合作有哪些新期待?
李金早: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費國,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國,還擁有世界最大的國內旅游市場,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目前,中國旅游業已進入大眾旅游時代,旅游潛力正在逐步釋放,旅游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隨著全域旅游不斷推進,中國旅游業將逐步實現轉型升級,不斷提升自身綜合實力。
中國旅游業的發展,也將為世界旅游業及“一帶一路”沿線其他國家旅游業注入更多正能量,為沿線國家帶來更多客流和更先進的發展理念。
旅游是傳播文明、交流文化、增進友誼的橋梁,是增強人們親近感的最好方式。我們說互聯互通,旅游先通,因為旅游是實現民心相通的最佳途徑。古代絲綢之路因跨國家和區域的貨物流通而形成,核心是物。而“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中國與沿線國家打造“命運共同體”的進程,核心是人。
我們要通過旅游活動促進沿線國家和區域間的民心相通,發揮旅游業兼容性高、帶動性強的獨特作用和優勢,促進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國家間文化、經濟、技術、環境全方位合作不斷深化,讓旅游合作和互聯互通建設相互促進。通過加強旅游合作,增進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讓旅游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民心相通的亮麗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