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5年,武清區崔黃口鎮天津地毯產業園華麗轉型,成為天津京津電子商務產業園,獲批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目前,園區累計引進一千多家優質企業,招商引資金額達到二百多億元,成為武清區乃至本市電商產業發展的“新名片”。
地毯是崔黃口鎮的傳統產業,地毯產業相關企業達(到)400多家,其中膠背地毯產量占全國的55%,出口量占全國的40%,被譽為“地毯之鄉”, 2009年8月,“天津地毯產業園”正式掛牌成立。然而,由于傳統地毯產業附加值低、產業鏈短,利潤空間逐步萎縮,特別是印染造成的污染,極大地限制了園區的發展。園區副總經理王靜說:“地毯產業園區開始運營的時候,我們前期在整體的規劃、建設的時候以地毯為主,在后期的招商確實有很大的困難,因為地毯行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同時也有污染。”
窮則思變,但是在諸多發展路徑中因勢而謀,找準坐標、調整方向并不輕松。2012年6月,全國最 大的特賣垂直電商唯品會在布局北方市場時,非??春梦淝鍏^的區位、交通優勢和行政服務環境,決定在地毯產業園破土建設華北區總部。這一項目的落戶,也讓苦苦思索出路的園區決策層茅塞頓開。園區管委會主任胡朝陽說:“2012年以敏銳的市場觸覺、首 次觸電引入電商B2C企業——唯品會,隨后園區先后引進了中國最 大的自營式電商企業——京東商城,中國領 先的酒類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公司——酒仙網,中國國內最早的專業電子商務物流流程外包服務提供商——發網等。”
酒仙網電子商務(天津)有限公司華北總倉總經理張建偉說:“電商園周邊交通相當便捷高效,武清區域內6條高速公路、14個高速口均勻分布。企業入駐園區后,整體配送效率比往年提高了30%以上。過去,配送到河北、山東等地時間需要2天左右,而現在只需要1天,既提高了效率,也大幅度降低了成本。”
隨著一批行業龍頭相繼落戶,園區實現了華麗蛻變。2014年3月,“天津地毯產業園”更名“天津京津電子商務產業園”。園區提出“互聯網+園區”的發展理念,致力于打造電子商務、文化創意、互聯網科技為主導,涵蓋倉儲物流、云計算服務中心、第三方支付平臺、創意研發及服務外包等功能于一體的產業集群。
園區還打破原有招商結構,重新劃分招商部門,將招商工作做精、做準、做細。園區副總經理王靜說:“我們轉型以后,招商有更細化的分工,成立有四個部門,每一個部門負責不同的方向,招商一部主要負責的就是平臺以及垂直類的電子商務企業,二部主要負責的就是電子商務以及文化創意類的互聯網的企業,三部主要負責的就是電子商務、文化創意、互聯網科技的配套企業,四部主要負責的是創客空間、孵化器這種初創企業的前期的對接以及后期的一些服務。”
六間房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巖在談及落戶過程時,頗有感觸地說:“他們不太像是招商人員,更像是我們的同行,而且是對行業有著敏銳分析和精準判斷的同行,特別是他們能夠設身處地地為我們考慮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而且還給我們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法。”
對于企業,電商園不僅是要引進來,還要想方設法留得住、出效益。園區對大型電商,提供落戶政策和土地;對中型電商,提供2000(到)20000平方米的標準倉儲區和電子商務核心區租賃,并配套傳輸、結算、呼叫等服務;對初創期及小微電商企業,提供培育孵化、代運營等服務和可(以)“拎包入駐”的條件,扶持其發展壯大。唯品會華北地區負責人門書光說:“這幾年園區上下游產業鏈更加健全,促進了我們企業的發展,與剛落戶時相比,我們的團隊從200人發展到3000多人,平均日訂單量由1萬單增至18萬單,去年高峰日訂單量突破了50萬單。”
園區還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創新理念,探索新模式,幫助園區內傳統產業搭建電商平臺,加快推進電商產業本土化進程。
天津飛馬紡織有限公司曾是崔黃口鎮地毯行業的佼佼者,但由于缺乏轉型所需的資金人才、物流配套等資源,讓“飛馬”難飛,歷經20多年的發展,年營業額僅5000多萬元。去年10月,天津京津電子商務產業園調動各類資源,牽頭建立的首 個“互聯網+傳統企業”平臺——“毯誠網”上線運營,借此“觸電”的飛馬公司三個月內僅網上營業額就突破了1500萬元,利潤提高約25%,預計今年“毯誠網”年營業額將達到六千萬元,2017年將突破一億元。
除(了)地毯之外,武清區絹花和自行車產量分別占全國的80%和30%。今年年初,電商園復制毯誠網“互聯網+傳統產業”的模式,主攻絹花和自行車兩個傳統產業的“觸電升級”。占地2000平方米的傳統企業創客中心近期將投入運營,為轉型升級企業提供電商發展所需的辦公、培訓以及政策扶持,帶動當地草根經濟的提速發展。園區管委會主任胡朝陽說:“為進一步拉動地方經濟增長,電商園協助傳統企業轉型,努力搭建絹花、自行車、地毯以及農產品電商化平臺,構建自建實體與電商平臺共存的發展模式,進一步完善線上與線下相融合的電商產業生態鏈,使‘互聯網+傳統企業’成為電商園快速發展的又一新的生命力。”
過去“賣地毯”,現在“搞電商”,同樣的土地,產出了不一樣的效益。園區稅收從2011年的5000萬元,到2015年超過10億元,增長了20倍,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