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也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方向。它應用廣泛,涵蓋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應急救援等多個領域,能夠促進新消費,提升政府公共服務能力,重塑未來交通與物流格局。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低空經濟因其專業性強,產業鏈條長,涉及面廣等特點,成為推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起之秀”。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地區因地制宜,先行先試。然而還有一些地區雖有布局低空產業的意愿,但面對其帶來的新模式、新業態、新挑戰,卻不知從何下手。為充分發揮本地優勢,提升資源使用效率,避免走彎路而錯失發展機遇,因此,各地區發展低空經濟必須結合本地實際,注重創新和差異化發展。
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低空經濟發展工作委員會與依托單位北京帝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過多年的深入研究和實踐經驗積累,逐漸摸索出一套適合市、縣發展低空經濟的“六步走”解決方案。這套解決方案涵蓋了頂層規劃布局、空域劃設管理、低空基礎設施建設、低空經濟產業生態構建、市場消費培育等關鍵環節,可為地方政府提供了全面、系統的低空經濟發展路徑。

第一步,是開展地方空域資源普查和容量評估工作,這是發展低空經濟的基礎性工作。通過這一專項技術工作,系統梳理不同性質的飛行活動對空域的使用需求,真實反映地區空中交通空域環境,明確空域范圍、空中高度層適合發展的低空產業相關領域,有針對性地制訂低空經濟發展規劃和頂層設計方案,從而進一步支持地方城市發展、立體交通規劃布局,開展低空經濟產業招商。
第二步,是制訂地區低空經濟發展規劃,這是發展低空經濟的綱領性工作。為了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地方政府可委托有影響力的低空經濟領域行業協會或專業機構,對當地的低空經濟發展現狀進行全面深入的調研,準確把握地方低空經濟的資源優勢、發展潛力和面臨的挑戰,結合地方實際和發展目標,完成低空經濟發展規劃的制訂工作,真正將“低空空域”與國土空間規劃、城鄉發展有機融合,確保規劃既具有前瞻性,又符合地方實際,為低空經濟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指導。
第三步,是點對點開展低空基礎設施建設,這是發展低空經濟的必備性和保障性工作,主要包括地面基礎設施建設和數字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在前述空域資源普查和容量評估工作獲取科學數據的基礎上,再進一步科學規劃機場跑道、固定起降點、臨時起降點、無人機專用起降點以及停機位的布局,并與城市現有的立體交通體實現接駁,形成高效協同的低空交通網絡。另外,可同步開展通信、導航、監視、氣象監測等數字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建立低空飛行運營中心或飛行服務站,為低空經濟提供全面、精準的服務和支持。在推進這些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可積極參考并創新應用BOT(建設—運營—移交)、BOO(建設—擁有—運營)以及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模式,鼓勵并引入社會資本力量參與其中。通過多方共建共享的方式,有效減輕地方政府財政負擔,還能充分激發市場活力,推動低空經濟創新發展,共同構建繁榮、高效的低空經濟生態體系。
第四步,是提供專業化低空航行服務。為確保低空飛行的安全、有序與高效,可依托具有行業資質和豐富經驗的技術服務團隊,提供全方位、專業化的低空航行服務技術保障。具體包括但不限于開展飛行程序設計、編制低空目視航圖、評估航空器性能和電磁環境、開發并應用低空實景三維導航系統、構建空地一體管控服務系統,確?!帮w得起來”“飛得安全”“飛得更遠”“飛得有跡可循”,為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保駕護航。
第五步,是開展低空經濟產業招商,實現產業聚集。在制訂低空空域規劃和提供航行服務保障的堅實基礎上,深入剖析本地區的地域特色與資源優勢,明確適合發展的低空產業方向,開展產業上、中、下游的招商引資工作,通過吸引優質企業和項目入駐,逐步形成完整的低空產業鏈條和一定的產業規模。為進一步促進產業集聚,可新建或改擴建不同主題或領域的低空經濟產業園,如無人機研發制造園、低空旅游觀光園等,為相關企業提供專業化的發展平臺和配套服務。通過這些產業園的建設,有效推動地區產業聚集效應的形成,增強產業間的協同與合作,進而激發地方經濟的活力與潛力,有力推動地方生產總值的持續增長,為地方經濟的繁榮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第六步,是大力培育低空消費,這是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的終極目標。在地區的低空經濟產業形成一定規模的基礎上,逐步將發展重點轉向培育和拓展低空消費。引入市場化運作機制,鼓勵企業創新低空消費產品和服務,打造多樣化的低空經濟消費場景,如低空旅游觀光、空中攝影攝像、無人機物流配送、低空通勤出行等,讓低空經濟真正走進大眾生活,成為人們日常消費的一部分。通過形成低空經濟與大眾消費的良性互動,可帶動地區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形成健康且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共同推動地方經濟的繁榮與發展。
綜上所述,各地區發展低空經濟,需緊盯國家戰略布局,謀定而動,及早啟動頂層設計,規劃發展藍圖。因地制宜,發揮地方資源稟賦,明確低空經濟發展的差異化定位。遵循科學發展路徑,優先進行空域資源普查與容量評估基礎性工作,繼而謀劃頂層設計和產業規劃,夯實地面低空基礎設施,著力開展產業招商,精心培育低空消費群體,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常態化商業模式。摒棄舊念,擺脫財政依賴,轉變傳統招商思維,以創新引領低空經濟蓬勃發展。
目前,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低空經濟發展工作委員會正整合資源,持續加強政策研究與技術力量,發揮會員單位在相關領域的優勢,積極推動該套解決方案落地實施,全面助力全國各城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作者:陳從喜、段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