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園區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調整和升級的重要載體,近年來,產業園區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單純的土地開發到城市綜合體建設,從蓋樓賣樓,到園區的深度運營,從重資產經營到投資驅動,從政府操盤到越來越多的民營主體介入……產業園開發運營逐漸從冷門業務,發展成了一條熱門賽道。由于政策支持,以及傳統房企在多元化業務布局上的不斷深入,這條賽道的參與主體已經越來越多樣化。然而,這些年各地新開發產業園的發展定位、產品形態與運營模式,似乎卻并沒有更加豐富,反而同質化的問題卻愈發凸顯。在供應井噴下的同質化激烈競爭下,通過規劃、建造或是招商等具體環節的創新、以及產業思維的創新建設特色產業園區,逐漸成為產業園區突破瓶頸的重要方法。

一、特色產業園區發展模式
當前,面對日益加劇的競爭環境以及產業迭代增速、企業需求多元化、平臺運營升級等一系列新的問題。園區運營工作面臨新的挑戰,如何響應時代的發展,打造具備創新驅動的產業園區新模式呢?
01、以創新的方式打造產業鏈發展新模式。
產業園區應以產業為支撐。成熟的產業園區不僅是一個產業要素資源聚集平臺,還是一個產業發展平臺和產業鏈要素配置的產業綜合體或聯合體。
新發展形勢下,過去那種“圈一片土地、布幾個產業、發展一批企業”的傳統產業園區發展模式已再無生存空間。
在“商難招、資難引、產難布、企難育”的現實面前,不論是已建成的還是計劃建設的產業園區,都應該重點前瞻性研究經濟發展趨勢、科學分析市場需求變化、理性設計產業發展方向、戰略規劃發展模式,而不能“腦袋一熱上馬、束手無策下馬”。
把科技創新落實到產業發展,在“招商引資難、產業布局難、企業引育難”等諸多問題,根據市場需求方向進行科學分析、搭建戰略創新的發展模式,構建產業鏈,催生出新業態、形成產業集群,實現一張藍圖繪制到底。大力推動產業邁向產業鏈的中高端,從中得到內涵式的提升。
02、創新模式,搶抓多重戰略疊加機遇。
在互聯互通的新產業發展格局背景下,已不能采取隨意放養式園區發展,多重戰略機遇疊加,意味著創新改革的空間更大。
首先需要研究分析國家發展戰略,做好園區自身在整體戰略中的精準定位;結合產業園區自身戰略規劃的制定,與國家發展戰略、產業發展戰略、區域發展戰略、市場發展戰略進行多種戰略疊加融合,以科學戰略規劃、創新開發模式為園區實現可持續發展道路。
03、轉向滿足實際要求,實現需求化創新。
在當前我國處于化解過剩產能、市場需求快速變化、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形勢下,產業園區的運營不能僅僅滿足階段、局部的需求,而應該要從滿足現階段發展或已有的發展需求,向引導、引領需求轉變。
產業園區開發建設應滿足各階段的發展需求、園區要滿足產業發展平臺建設的需求、企業要滿足市場供應的需求。制定產業園區發展規劃,落實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實現園區產業集聚由需求導向型供給導向性轉變,同時為園區服務由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不斷提升園區的承載功能。
04、結合化模式創新,全方面多層次整合。
首先,需要實現地面上的物理園區與云端園區建設結合,優化空間布局。
第二,要實現本地園區與遠程園區建設結合,采用“異地研發、遠程控制孵化、遠程控制資源、本地配置、基本建設服務平臺、全球要素”的自主創新的技術手段,完成園區內外的全方位融合。
第三,要完成重資源與輕資產運營的融合,產業園經營不但要重視土地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建設、工業廠房修建等重資產、重資源的基本建設導進,更應當重視包含科技咨詢、金融信息服務、發展戰略服務咨詢、產業鏈生態文明建設等層面的軟財產、軟資源經營。
第四,推動原有產業鏈轉型發展與培養孵化新積極、新產業緊密聯系起來。
最后,產業園區發展需從一線比較發達地域“圈、搶、引”多種多樣產業鏈資源,向二線、三線、地域進行推行遷移和流動。
05、價值創新模式,形成多元化價值發展。
目前,產業園區存在很多資源閑置不用、導致低效能高耗的狀況。眾多園區開發商的運營模式僅僅是“低廉拿地增值、商業住宅獲利、引資落地分成、招商政府分稅、要挾政府讓利”,導致產業園區出現“建設不關注產業、獲利不依靠產業、發展不依賴產業”的怪現象。也正是因為一些園區開發企業“拿地賣房、招商分稅、賺錢走人”,造成一些產業園區出現了“半截子園區”、“空心園區”、“鬼城園區”。
因此產業園區運營務必從土地規劃、產業鏈導進培養、產業園區經營、產業企業,不斷發展趨勢等層面制定全步驟,實現系統化、規范化的多樣化使用價值完成方式,也要制定嚴苛產業園區項目投資與獎罰撤出審核體制。
綜合上述,新時代的大背景、新發展理念,對產業園區未來發展提出挑戰,緊密圍繞“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導向,提高園區發展質量的邁進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