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生態環境廳、省科技廳、省商務廳聯合對納入陜西省第一批產業園區規劃環評與建設項目環評聯動改革試點的園區進行試點工作階段性評估,編制形成陜西省《產業園區規劃環評與建設項目環評聯動試點(第一批)中期效果評估報告》,并印發給全省各試點園區,為進一步深化陜西省產業園區環評聯動改革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據悉,開展產業園區規劃環評與建設項目環評聯動改革試點工作,是陜西省貫徹落實“放管服”政策、深化環評制度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一項重要舉措。2021年5月,寶雞市姜譚經濟技術開發區、鳳翔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柳林工業園片區和科技生態新城片區)被確定為陜西省第一批產業園區規劃環評與建設項目環評聯動試點園區,試點期兩年。
第一批試點園區的效果評估報告從構建環評管理新模式、新方法,夯實園區管理部門主體責任,打造園區管理和優化營商環境新格局等方面,充分分析了試點工作開展以來相關地方生態環境部門及行政審批部門職能轉變,園區管理理念更新,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及監測網絡建設、共享數據平臺建設,營商環境措施優化等方面的改進提升與成績成效。從評估結論看,開展環評聯動探索了“三線一單”、規劃環評和項目環評融合評價的新路子,在強化宏觀管控、提升園區環境管理水平、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示范效應。
以“三線一單”為基礎進一步完善評價管理體系。陜西省運用“三線一單”源頭決策的生態環境精細化、系統化和空間化管理優勢,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明確園區環境準入條件及管控要求,細化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為項目落地提供“快而準”的環境準入指引。以規劃環評為引領不斷強化環評源頭效能。陜西省進一步轉變環評管理方式,著眼區域生態環境現狀和重點突出問題,強化規劃和規劃環評引領,在項目整體謀劃上主動做好“加法”。以改革試點為動力大力提升產業園區管理水平。寶雞市將兩個園區試點納入市重點改革任務、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部署中,園區管理從被動監管變為主動作為,加快了規劃環評和園區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形成示范引領作用;岐山縣、扶風縣、眉縣、鳳縣4縣啟動新一輪園區規劃環評工作。
疫情影響下,陜西省簡化建設項目環評編制內容、優化審批手續、壓減審批時限,大幅降低了項目落地的制度性成本。截至10月底,陜西省試點區域共有19個建設項目享受試點政策“紅利”,涉及總投資超49.43億元,其中告知承諾制審批11個、共享環境監測數據項目13個。
截至目前,省生態環境廳分兩批在6個產業園區開展規劃環評和建設項目環評聯動試點,試點期限至2023年底。下一步,省生態環境廳、省科技廳和省商務廳將結合中期效果評估結果,繼續深入推進試點改革,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管理經驗與政策,推動產業園區向更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