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 規劃是指導我國 2026 年至 2030 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在這一時期,全球經濟格局加速調整,國內經濟也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財務發展方向作為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緊密圍繞國家戰略目標,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以下是目前進行的幾個“十五五” 財務規劃項目中,總結歸納發現的幾點發展方向。

01 深化預算管理改革
強化預算編制的科學性 :要求各部門和單位緊密結合公司戰略規劃和部門職責,科學合理地編制預算,提高預算編制的準確性和前瞻性。
增強預算執行的約束力 :建立嚴格的預算執行制度,加強對預算執行過程的動態監控,確保預算執行的嚴肅性和規范性。減少預算調整事項,對于確需調整的預算,要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審批。
完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 :將績效理念融入預算管理全過程,建立完善的預算績效目標設定、績效監控、績效評價和結果應用機制。通過對預算資金的績效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和預算的剛性。
02 加強資金運營與管理
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通過優化資金支出結構,加大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支持力度,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加強資金的統籌整合,避免資金的分散使用和浪費。
03 強化財務風險防控
建立健全風險預警機制 :完善財務運行監測體系,加強對資金流動性、兩金壓降等領域的風險監測和預警,及時發現潛在風險,提高風險防控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加強風險防范與處置 :針對不同類型的風險,制定相應的防范和處置措施。建立財務風險應急處置機制,確保在風險發生時能夠迅速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
04 推進財務管理數字化轉型
加強財務信息化建設 :加大對財務信息化建設的投入,構建統一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通過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提高財務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加強財務的監管。
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 :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挖掘和分析財務數據,為公司決策提供科學依據。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對資金的全程跟蹤和績效評估,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明確 “十五五” 規劃的財務發展方向,有助于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有利于加強財務風險防控,保障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作者:付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