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賽迪顧問智能裝備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楊嶺在發布《“十五五”低空經濟發展趨勢及落地策略》時表示,展望“十五五”,“低空要素化、要素場景化、場景經濟化”逐漸形成閉環,低空產業中高速發展,低空政策法規、技術標準、監管體系等逐步清晰,安全與發展統籌推進,新動能特征顯現。

重點領域:由制造主驅動,轉向“兩業融合”多領域并進的發展格局
2024年中國低空經濟應用場景加速構建,低空智聯網、低空氣象基礎設施設備、低空安防設施設備等新內涵不斷擴展,新型航空器研制、適航及檢測檢驗服務能力建設穩步推進。“十五五”期間,無人機、eVTOL等低空飛行器產品加速迭代,低空智聯網、低空安防設備持續創新,支撐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的物質載體更加豐富,低空飛行器制造業與低空運營服務業加速融合,低空基礎設施與保障服務體系穩步建立。
低空裝備譜系日趨豐富,動力系統多元化發展,“十五五”時期低空裝備進一步向無人化、電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輕小型/大中型無人機、eVTOL、中短距起降和飛艇等各類研制機型不斷涌現,純電驅動成為短途運輸機型的主流技術方向,活塞等燃油發動機仍是當下應急、遠距物流運輸機型的主流動力選擇,混合動力系統也成為電動化轉型未來重要路線選擇之一。“十五五”時期,低空裝備產品力成為拉開競爭差距的關鍵,行業集中度將逐步提升,低空裝備產品在無人化、電動化、智能化方向持續迭代。
低空新場景探索構建,應用提速信號尚未顯現,“十五五”時期低空運營服務仍需各方緊密協作加速融入生產生活。各地以場景為抓手,整合要素探索低空經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1—8月應用場景采購活動中41.8%來自于行業應用,27.9%來自于城市應用,低空游覽場景受到各地普遍重視,公共服務領域采購需求尚未明顯提速,航空研學和融資租賃等衍生業態日趨活躍。無人機及載荷研制單位從實踐中衍生出多樣專業化平臺,人工智能等技術加速應用,“兩業融合”態勢初顯。“十五五”時期,隨著各方協作持續深入,技術裝備日益成熟,短途運輸、行業應用、公共服務和應急救援等場景將逐步融入生產生活。
低空新型基礎設施加速探索,技術標準亟待跟進,“十五五”時期由低空智聯網技術和標準檢測體系將穩步推進。隨著低空飛行活動日益增加,對低空新型基礎設施和監管服務環境提出了更高要求,通信、導航、監視一體的新型監管和服務模式正在加速探索。各類無人駕駛航空器、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快速發展,產品進入規模化生產階段周期較傳統通用航空裝備明顯提速,對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提出了嚴峻挑戰。“十五五”時期,隨著低空智聯網技術體系的逐漸成熟,工業標準、適航要求等管理體系穩步建設,低空基礎設施與飛行保障體系將逐步完善。
企業:產品服務創新并進,專業分工決勝藍海市場
截至2024年9月,中國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數量超5萬家,其中上市企業118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11家、高新技術企業3991家。“十五五”時期,中國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梯隊將逐步完善,新參與者持續涌入,新增注冊量將持續增長。但也面臨市場成長空間不及預期和競爭環境惡化的風險,未來企業應聚焦藍海市場持續創新產品和服務。
無人機市場集中度逐步提高,“十五五”時期應用創新能力將是企業競爭力的關鍵。中國民用無人機產業發展基礎較好,且多數無人機企業集聚于廣東、四川等地區,行業應用、應急救援等領域無人機研制企業梯隊初步形成。“十五五”時期,中國多數無人機企業重點關注相關產品在多場景應用下的任務執行能力,預計研制端市場集中度將顯著提速,逐步形成面向不同細分市場的專業化產品及分工,但需警惕低門檻應用市場價格內卷,市場環境惡化。
eVTOL初步形成多極競爭格局,“十五五”時期有多款機型投入市場產品將在應用中充分競爭。中國eVTOL產業處于發展初期,多數企業處于研發試驗階段,企業普遍預測2026—2027年將逐步完成適航審定工作。“十五五”時期,產品適航取證將助力企業把握先發優勢,產品實戰能力將體現長期競爭潛力,客、貨運等不同市場將逐步形成多極競爭格局。
行業應用企業專業分工加速形成,“十五五”時期產品的差異化專業能力成為重點。現階段在各類行業應用中,農林植保和電力及工程等各類巡檢的應用市場占比較大,同時市場競爭也較為激烈,多數低空經濟運營企業聚焦上述應用領域,通過深耕細作來保持市場份額。“十五五”時期,企業將基于特定行業應用場景,以飛行作業作為融入客戶業務的切入點,整合碎片化場景需求,建立適配的商業模式,持續迭代差異化產品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