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國家發改委明確提出進一步發揮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的導向作用,切實推動國家重大戰略部署有效落地,扎實開展 “十四五”規劃的落實,啟動“十五五”規劃前期研究工作。

“十五五”文旅規劃是一個承前啟后的規劃,具有問題和目標雙重導向,是一個盤活存量提質增效的規劃,更是一個指導地方文旅產業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的行動計劃。結合機構多年的經驗和對目前文旅產業發展所面臨的趨勢和問題的研究,我們認為做好“十五五”文旅產業發展規劃需要聚焦三大方面十個要點。
一、把握兩大要求
第一,以旅游強國建設為發展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對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旅游業已日益成為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指出著力完善現代旅游體系,加快建設旅游強國,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旅游業已在保增長、惠民生、強消費、促就業等方面作用越發顯著,成為許多地方新時期重要的著力點和增長點。
各地區的“十五五”文旅規劃必須以旅游強國建設為使命,分工協作、狠抓落實。通過實施創新驅動,不斷優化空間、文旅融合、豐富供給、提升服務、強化管理,全面推進地方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成為地方經濟增長、城市形象塑造、鄉村振興等重要媒介,助推旅游強國建設。
第二,以新質生產力為創新驅動
國家發改委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十五五’規劃的研究重點。在文化旅游方面,新質生產力更是文旅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新質生產力賦能文旅,為文旅產業高質量創新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從新場景打造、新業態策劃、新智慧服務、新消費方式等,促進文旅深度融合,加快文旅產業的轉型升級。比如在江蘇揚州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數字技術將文物背后的故事以可視化、可互動的方式呈現,觀眾能在模擬復原的“沙飛船”甲板上感受河流涌動,看到古時大運河畔的繁華景象,聽見運河岸邊的說書聲與叫賣聲。“十五五”文旅規劃要結合自身文旅資源,以新質生產力為著力點,通過元宇宙、人工智能、AI等未來產業實現文旅產業的創新顛覆的新藍圖。
二、認清三大變化
第一、情緒導向:從“傳統大眾消費到為情緒價值買單”
隨著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和國內經濟增速的放緩,消費降級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現象。從文旅行業來講,表現在住宿、交通、餐飲等選擇價格更低、性價比更高的商品和情緒價值高的產品。這一現象不僅反映經濟環境的變化。更是消費觀念的轉變。在出行中,大家越來越注重情緒價值,為情緒買單。“十五五文旅規劃期間,規劃更要突破傳統旅游形式,通過強化內容與體驗之間的場景互動,數字場景消費、綠色旅游消費、有文化目的旅游消費、有生活場景的旅游消費、學習成長型旅游消費、技能型旅游消費等成為新質消費.創造更多情緒價值產品,成為推動新消費的重要動能。
第二、目的地選擇下沉:從“人從眾”到“小而美”的奔縣游
消費的降級,加速了旅游目的地選擇的市場下沉。縣域正以其獨特的自然風貌、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淳樸的民俗風情,吸引著中小城市、中心城鎮和發達地區重點鄉村等下沉市場,成為新興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這為文旅產業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消費群體、追求個性化的游客。十五五文旅期間,小面美的縣域旅游將成為文旅產業發展關注的重點,依托縣域空間(城鎮、村田)資源創新利用,構建新景區新產品和吸引力,形成新的旅游市場供給新格局。同時對縣域地方經濟拉動、縣域形象提升、區域競爭力提升有很大改善作用。
第三、文旅掘棄大投資:從“增量開發”到“存量盤活”
在當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的大環境下,文旅產業發展已從過去的增最開發、建設為重轉向存最盤活、運營前置”階段,擯棄大項目大建設的投資擴張,轉變為已有項目的精細化運營,十五五文旅發展已進入存量時代.有效利用現有資源、對接政策包裝項目,創新運營校式,挖掘新的增長點,增強顧客新體驗和品牌競爭力,成為新時期文旅發展關注的焦點。尤其是輕資產的運營管理,依靠其投資小且靈活的運營優勢,成為新時期的重點方向。
三、抓好五大著力點
第一、文旅空間格局優化與國土空間規劃的結合
新時期,文旅空間格局優化的基礎是地方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目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審批工作接近尾聲,國士空間規劃全面轉入實施管理階段。在十五五文旅規劃過程中,更需要強化文旅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的充分銜接,深度梳理存量土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農村閑置宅基地等用地,保險重點示范文旅產業項目地的落地性,實現"一 張藍圖繪到底。
第二、數字科技賦能與文旅新質生產力的結合
做好數字科技賦能,發展以新質生產力為內容的文旅新動能,是*十五五文旅發展的創新驅動力。文旅產業以數字技術為依托,強化數字文旅IP的塑造和傳播,創新多元化的沉浸式數字文旅產品和數字服務內容,構建強大的“文旅IP+數字科技為-體的新矩陣。“數字科技+ 文旅內容”是創造地方新IP、新場景、新尖叫的流星密碼,實現文旅內容創新升級的新引擎。
第三、文旅深度融合與具有場景感現代產業體系的結合
文化和旅游部部長孫業禮表示,文旅可以加百業,百業也可以加文旅,百業只要加上了文旅,既帶來了人氣,又開辟了財源,就會出現人財兩旺的好勢頭”,做好文化和旅游、詩和遠方已成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內容。“十五五”期間,必須持續加強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深入推進文旅與體育、教育、科技等領域的融合發展,創新打造沉浸式多元化的旅游消費新場景。以市場需求變化為導向,重點關注”傳統景區的提升(新國標的對標找差提質增效)、未來鄉村旅游區(文化墅能鄉村振興示范村等) .主題化旅游度假區(省級、國家級度假區的創建)、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區(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4大 文旅品牌建設,持續創新城市夜經濟、數宇文旅、研學教育、文化演藝、民宿度假、風景廊道、戶外運動、中醫養生、節慶寒事等亮點業態,形成一批示范性 強的旅游景區只點和特色文旅IP品牌,推進文旅產業提質增效和高質量發展的行穩致遠。
第四、重點文旅項目包裝與專項政策資金對接相結合
第一,文旅空間格局優化與國土空間規劃的結合
“十五五文旅規劃前期,各地各部門要提前聚焦強化國家、省、市重大規劃和戰略部署支撐,分類分批做好項目包裝。尤其是政策資金、招商引資、財政資金等聚焦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央預算內投資、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等政策性的重大資金項目及以市場為導向的招商引資、社會資本、獎勵扶持等項目包裝儲備。以項目為抓手,建立項目數據庫,明確項目建設思路、目標、期限、具體內容及任務,定期跟蹤項目進展,豐富文旅產業供給及服務效能,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第五、品質化服務與美好生活型城市更新相結合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的旅游現代化,人們更需要有溫度的、友好的、智慧化的服務。“十五五文旅規劃中,需要將品質化服務作為重點任務,尤其是城市服務水平、景區服務質量、旅游營商環境方面,實現從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軌、從疾言厲色的行政管理”向”和顏悅色的為市場服務轉軌。在協同機制方面,要打破行政壁壘,全域盤棋發展:在監管機制方面,要用好文旅大數據,提高監管效率:在服務水平方面,要規范性、標準化、人情味、家溫暖、行動派,把游客情緒價值拉滿, 才能讓景區既有“熱度,更會有“滿意度”:在城市更新方面,做好文化賦能,用旅游的眼光審視主客共享、美好生活城市公共休閑空間的綜合利用。
小結: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新時代,作為文旅從業者,我們應該時刻保持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擁抱新趨勢、新技術、新元素,與地方政府道全力做好十五五規劃編制,更有落地性的盤活存量,推進地方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與地方政府、國有平臺、社會資本、本地老百姓起,共同鑄就文化旅游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