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的2024中國(鄭州)新能源汽車生態伙伴大會上,鄭州傳達出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力爭達到150萬輛的目標。幾乎同時,開封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也發布《扎實推進2024年下半年經濟穩進向好若干措施》,提出加快鄭開300萬輛汽車產業帶建設,再度成為焦點。
300萬輛是個什么概念?鄭開區域布局汽車產業,有何基礎和優勢?
以鄭開大道為主軸 打造300萬輛整車生產基地
鄭開300萬輛汽車產業帶建設,其實早有謀劃。
今年4月,河南省鄭州都市圈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鄭州都市圈產業協同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將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等打造為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緊接著,2024全球豫商大會鄭州都市圈產業對接會上,正式公布了“鄭州都市圈8條重點產業帶(鏈)”,鄭開汽車產業帶正是其中之一。
具體來說,是以鄭開大道為主軸,串聯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鄭東新區先進制造業開發區、中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開封經濟技術開發區等,打造300萬輛整車生產基地。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數字經濟與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趙西三認為,無論是完善的基礎設施還是人才、政策層面的支持,鄭開汽車產業帶基礎雄厚,能有效保障項目順利落地,有利于形成上下游配套關系。
比如,產業帶上的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擁有上汽、宇通新能源、東風日產、海馬4家整車廠,森源鴻馬等7家專用車廠。尤其是上汽鄭州工廠,自2017年投產以來累計生產整車超過200萬輛、創造產值超1400億。
發揮集中優勢,實現產值和規模飛躍
鄭開區域布局汽車產業帶,有何優勢?
在趙西三看來,鄭州都市圈”圈友“之間要實現優勢互補、鏈接融合。產業帶(鏈)的建設正是根據各地產業稟賦及發展特色而制定的規劃。
鄭州,不僅有傳統造車優勢,新能源汽車產銷也實現了躍遷式增長,成為重點培育的20條產業鏈之一。今年,鄭州向外界傳達新目標——力爭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150萬輛。當前,開封也正以奇瑞河南等為鏈主企業,圍繞整車制造,做強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汽車涂裝、車飾、汽車電子等全產業鏈。同時,積極承接國內外尤其是鄭州的整車及汽車零部件配套項目。
“鄭開汽車帶的建設,有利于提升區域內的產業集中度,實現產值與規模的飛躍。”趙西三說。
此外,在開封發布的推進經濟穩進向好措施中,提出加快鄭開同城化步伐,包括鄭開城際鐵路延長線主體工程、鄭開大道智慧化改造等建設,以及戶籍管理等一批同城化事項。
趙西三認為,鄭開同城化速度加快,有利于推動各種資源的合理流動,將從交通、智力支持等方面助力汽車產業鏈條的優化配置。
300萬輛是個什么概念?
2024年上半年,我國汽車產量達到1396.0萬輛,同比增長5.7%。
火石創造產業數據中心數據顯示,2024年1~6月,排名前3位的汽車整車產量省市為廣東省(229.17萬輛)、重慶市(121.42萬輛)、安徽省(116.14萬輛)。
不過,近些年,河南不斷加碼“造車”,吸引了比亞迪等國內汽車巨頭的投資與布局,寧德時代等產業鏈上下游的龍頭企業入駐,呈現出高增長勢頭。2023年,河南整車產量首次突破100萬輛,同比增長59%。
今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扎實推進2024年下半年經濟穩進向好若干措施》提到,要搶占重點產業發展新賽道,成立省新能源汽車研究院,力爭全年汽車產量超過15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超過80萬輛。
河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原副巡視員李政新說,鄭開汽車產業,在河南全省汽車產量中占比很高。隨著產業規模的壯大,將帶動河南汽車產業實力躍升。
從數據上來看,未來幾年,鄭開汽車產業帶達成300萬的體量,相當于在今年河南整體目標的基礎上“翻一番”。這也意味著,產業帶的建設需要按下“加速鍵”。
各大都市圈加速布局汽車產業
都市圈“圈友”之間形成合力,產業協同是繞不開的必答題。放眼全國,在眾多產業帶(鏈)中,汽車產業因鏈條長、創造就業和稅收多、帶動創新能力強,成為各大都市圈發展經濟的心儀之選,吸引著各地競相加速布局、探索創新。
比如,在武漢都市圈,制造業向周邊城市有序轉移,逐步形成主鏈在武漢、配套在都市圈,融資在武漢、投資在都市圈的一體化產業發展格局。在汽車領域,重點開發新能源、5G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汽車。兩個月前,行駛在武漢街頭的自動駕駛出租車,頻頻占據熱搜榜。
李政新認為,對比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當地龍頭企業引領往往能吸引一批關鍵核心零部件企業形成上下游配套關系,鄭開汽車產業帶應著力培育龍頭企業,吸引零部件廠家圍繞研發總部進行配套建設,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此外,隨著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到來,國內汽車版圖加速洗牌,鄭開汽車產業帶應搶抓機遇,乘勢崛起,并注重產業上的分工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