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市長安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后文簡稱“規劃”)發布。和其他地區的規劃不同,長安區的規劃中有高新、曲江、航天三個開發區的“身影”,當行政區遇上開發區,無論是城鎮發展格局、還是產業布局,規劃都表現出和三個開發區“協同發展”的特點。
城鎮格局、產業布局 都有和開發區的交叉
華商報記者注意到,根據長安區官網介紹,長安區的總面積為1583平方公里,但是此次規劃中面積卻有所縮小。規劃中,經濟板塊示意圖中包括了長安自管區、高新區、航天基地、曲江新區和西咸新區,規劃范圍分為全域和中心城區兩個層次,其中全域范圍是指長安行政轄區(除西咸新區)范圍內的全部國土空間,總面積約1434平方公里,中心城區范圍是指長安區行政轄區(除西咸新區)范圍內的連片集中建設區。
由此可以看出,規劃范圍內是包含高新區、航天基地和曲江新區的,縱觀整個規劃,也呈現出行政區和開發區的交叉協同發展。
城鎮發展格局方面,規劃提出,構建“一中心、三軸線、六組團、多節點”的城鎮發展格局:
一中心:長安區中心城區(韋曲、郭杜、大兆、興隆、細柳、五星、東大、靈沼)
三軸線:終南大道發展軸、西灃路發展軸、雁引路發展軸
六組團:科學城—高新組團、生態科技—東大組團、高端制造業組團、長寧文教功能組團、杜陵文旅組團、國家航天產業組團。
華商報記者注意到,“一中心”中,八個街道中有五個街道目前隸屬于高新區管轄,“六組團”除了常寧文教功能組團之外,其余也都屬于高新區、航天基地和曲江新區管轄。
產業布局上,明確“兩帶、九片區、多節點”的布局結構:
兩帶:科創產業帶、休閑產業帶
九片區:高端裝備制造片區、科技創新研發片區、芯片與集成電路制造片區、電子信息產學研片區、航天動力研發制造產業片區、空間信息技術研發制造產業片區、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片區、航天與衛星導航研發制造產業片區、杜陵文旅產業片區
多節點:子午文旅融合城鎮、五臺生態旅游城鎮、太乙宮休閑康養城鎮、引鎮工貿物流城鎮
可以看出,其中的“九片區”全部在3個開發區范圍內,而在“九片區”的規劃之外,科創產業帶上標注了“常寧科技研發制造產業片區”。
記者聯系到西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長安分局規劃科工作人員,工作人員表示,國土空間規劃要按照國務院備案的行政區進行規劃報送。
一名知情人士表示,開發區沒有權力發布國土空間規劃,只有行政區有這項權力,所以無論是高新區、曲江新區還是航天基地,所有協同規劃的內容,都建立在長安區的行政范圍內,“不管開發區發展多快,它的行政區劃都屬于長安區,因此國土資源規劃的主體就是行政區。”
規劃從“南控”出發 依托開發區產業特色協同發展
明確了聯合規劃的原因后,再來看看合作方式。規劃中明確提到,在實行規劃全周期動態實施監管上,要建立長安行政區黨政聯席會議制度和一體化辦公室,與高新區、航天基地、曲江新區形成常態化規劃溝通協調機制,推動區域規劃聯合編制與協同實施,做好項目推進的工作,積極提升長安建設水平。
西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長安分局規劃科工作人員表示,目前,規劃還處于草案階段,之后會進行廣泛的意見收集,再次整理匯總后會上報區政府,最終由區政府定奪、發布。但是,根據長安區人民政府的公開信息,之前已經有多次相關會議,說明規劃部署已有明確方向和雛形。
該工作人員說,長安區的規劃是從市級的整體規劃出發,主要協同高新和航天的產業定位,制定戰略方針,前期已經廣泛征求了開發區的意見,因此,這些協同規劃結合了開發區和長安自管區域各自的特色。
而和曲江融合發展文旅的杜陵部分,該工作人員說:“按照市政府的規劃,這10平方公里很早就屬于杜陵,按照杜陵遺址保護規劃的要求,這次由曲江正式接手,作為其管轄范圍和長安區統一規劃。”
這場“借力”發展規劃共牽扯到三個部分:
首先是全市的整體規劃,該工作人員介紹,按照西安市2023年的重點發展規劃,長安區的發展定位是“南控”,區一級的規劃是對全市整體布局的細化,換言之,長安區也要集中火力順著已建成的區域向南擴張;其次是開發區的特色,以高新區為例,該工作人員說,高新的產業發展是西安市的經濟支柱之一,其產業聚集的凝合力較高,因此,要依托這一特點進行輻射發展;第三部分就是長安區的自有優勢,長安區的發展特色是“宜居”和成熟的大學資源。
這樣看來,不在產業發展規劃“九片區”之內的“常寧科技研發制造產業片區”也就能說得通了。前文提到的知情人士表示,根據現狀來看,長安區自管區域的主導功能,就是根據開發區的定位,利用起常寧周邊的大學資源,和高新、航天形成產業帶。因為常寧不可能只發展文教,所以在城鎮發展格局中規劃了常寧的文教功能組團之后,還要發展科技研發制造產業。
聯合規劃或將意味著開發區社會事務移交還有下一輪
行政區和開發區開展協同規劃,是否與此前進行的開發區社會事務剝離有關?
西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長安分局規劃科工作人員表示并不清楚,但是據他了解,這3個開發區都屬于共建區而非托管區,且社會事務已經移交至行政區,例如,航天基地的社會事務在3月14日完成移交并發布公告,現在長安區就是借著開發區集中發展經濟,優化營商環境的路徑進行統一規劃。
而之后具體聯合的方式如何,由誰來牽頭?該工作人員稱,由雙方的發改委,以及具體涉及發展項目、企業投資的部門進行具體對接。
而據知情人士透露,這場聯合規劃,或許也意味著開發區的社會事務還會進行第二輪更深度的剝離。
兩個重要的城市定位
除了協同發展,此次規劃對長安區的城市定位也值得關注:
國家公園體系示范區
西安現代化農業示范區
科技創新發展核心區
人文生態品質先導區
眾所周知,農業和人文生態一直是長安區發展的重點和名片,那么排在第一位的“國家公園體系示范區”以及“科技創新發展核心區”又源于怎樣發展基礎和目標規劃?
西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長安分局規劃科工作人員表示,長安區作為西安市11區2縣面積最大的行政區,最不缺的就是土地,相較于產業發展較為成熟和完備的城六區,長安區的發展空間和潛力更大。再利用長安劃給高新區的那部分區域向南輻射,一直向兩區接壤,甚至更南的區域擴張,“高新區聚集了大量電子信息的企業,所以說是科技龍頭掛,加上長安區的大學城研發能力,最終的目標是在區內建成科技創新發展‘核心區’”。
至于“國家公園體系示范區”,該示范區包括了重點建設的秦嶺國家公園,但長安區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建設過程中還要聯合周至和藍田。再者,就是在現有建成的長安公園等的基礎上,利用空間上的優勢,對周邊的居住環境進行優化和完善,把長安打造成為宜居的綜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