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啟動建設特色小鎮一年多來,共有兩批79個小鎮被列入名單。預計未來將創建100個特色小鎮,每個小鎮3年內投資50億,至少有5000億元左右的規模。
上海、江蘇,特色小鎮試驗也悄然拉開序幕,長三角掀起了一股特色小鎮創建熱潮。和過去的產業園相比,特色小鎮關鍵在“產城融合”,更確切的說是特色小鎮所強調的“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功能疊加。
6月20日,從高鐵奉化站下車,記者走了大半個小時,來到裘村鎮迎賓大道“陽光海灣”度假區項目大門口。
炎炎夏日,這里只有一位保安值班,度假區顯得異常冷清。沿著主干道進入度假區,放眼望去,修到一半的柏油路,剛打地基的建筑,只搭了木板的海邊走廊,很難和近日浙江圈子里的熱門話題“濱海養生小鎮”聯系起來。
近日,浙江省一紙特色小鎮“大考”榜單,刷爆了地方政府圈。榜單上,這些小鎮被分成了優秀、良好、合格、警示和降格幾個檔次,其中有3個小鎮被警告,奉化濱海養生小鎮則是唯一被降格的。
浙江啟動建設特色小鎮一年多來,共有兩批79個小鎮被列入名單。預計未來將創建100個特色小鎮,每個小鎮3年內投資50億,至少共有5000億元左右的規模。
如今,隔壁的上海、江蘇,特色小鎮試驗也悄然拉開序幕,長三角掀起了一股特色小鎮創建熱潮。
一邊是有小鎮投資不到位被降格,一邊是各色小鎮遍地開花。特色小鎮有什么魅力引得地方政府這般青睞?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走訪了被“降格”的寧波奉化濱海養生小鎮,被評為優秀小鎮的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鎮,并采訪了浙江省長站臺的余杭區夢想小鎮,以及第二批創建小鎮湖州埭溪美妝小鎮,這些特色小鎮正視圖通過“產城融合”推動要素集聚,與過去單純的產業園區別開來。
而小鎮考核出現被警示、被降格,說明特色小鎮的創建并非“金飯碗”,當下躋身“優秀”行列的小鎮也面臨教育、醫療等基礎配套和人才集聚方面的困擾。
新經濟形態的能量發揮并非一蹴而就,但不久的將來,特色小鎮或將成為全國產業轉型的微觀樣本。
得分為零的“差生”
奉化濱海養生小鎮,位于陽光海灣度假區中心位置,屬于總面積約3平方公里、實際可開發面積1平方公里的區塊。
因為固定資產投資、特色產業投資、稅收收入、服務業營業收入、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旅游接待總人數等均為零,日前,寧波奉化濱海養生小鎮被降格為省級特色小鎮培育對象。
什么樣的小鎮,會在創建一年后各項指標均為零?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現場看到,地處寧波城區東南部、濱臨象山港灣中部、規劃面部21平方公里的奉化陽光海灣旅游度假區項目,由于前期未做大開發,只進行了基礎設施、幾條主干道和河道的建設,幾乎是沒有相關產業基礎的一張白紙。
而這一切的根結在于,原本簽訂投資框架協議,意向投資500億元的主投資方——深圳寶能集團“撤資”。
奉化市陽光海灣開發建設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夏勇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指出,該項目自2009年開始,由新加坡陽光集團合作開發,后與龍遠集團進行PPP合作,2014年6月的浙洽會上和深圳寶能集團簽訂投資框架協議。
“特色小鎮提出的理念是,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四位一體’,和我們的理念完全吻合,我們就向省里申報了特色小鎮。”夏勇指出。去年6月浙江公布的第一批37個省級創建小鎮中,濱海養生小鎮赫然在列。
然而到2015年7月,當地和寶能集團的談判最終沒能達成協議。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奉化市政府方面了解,受國內國際宏觀經濟環境不景氣、當地基礎設施配套相對落后等的影響,產業資本投資意愿變弱,最終撤出。
“奉化是寧波市經濟比較落后的地方,財力有限,要在短期內完善交通等基礎設施條件較為困難,企業最終選擇撤出也難免。”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綜合處處長潘毅剛指出,浙江創建特色小鎮執行的是“寬進嚴定”原則,無法真正做到助推產業轉型的小鎮,最終被降格在所難免。
自從投資方撤出后,奉化當地政府招商引資的壓力一直很大,也為小鎮后續開發建設下了很大功夫,奉化市市長親自帶隊招商引資,與投資商進行項目洽談。
今年初,原松岙鎮黨委書記胡榮和副書記夏勇,調任陽光海灣指揮部,分別擔任總指揮和常務副總指揮。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內部了解到,被降格后,指揮部強調要“知恥而后勇”,力爭打個翻身仗。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小鎮功能布局,推進產業專項規劃研究,全力推進項目招商落地,抓好基礎設施配套完善,進一步強化“小鎮”創建協調推進機制。
眼下每周都有企業過來考察恰談項目,已經有意向項目即將簽訂,包括與央企中冶集團和廣州棕櫚集團對接,爭取下半年項目落地開工。
500億的大項目,如今不得不分拆成幾個項目進行招商,只要有項目簽約落地,就可以馬上申報特色小鎮創建對象。
濱海養生小鎮的期待是,“今天什么都為零的差等生,或許就是明天樣樣都創新的優等生。”
長三角刮起“小鎮”風
啟動一年多來,共有兩批79個小鎮被列入浙江省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包括知名的余杭夢想小鎮、杭州基金小鎮、臨安云制造小鎮、仙居神仙氧吧小鎮、湖州美妝小鎮等。
上海和江蘇也不甘落后。上海最先啟動的是毗鄰浙江的金山楓涇鎮,定位為“科創小鎮”,隨后,山陽的海漁小鎮、亭林的巧克力小鎮等也基本明確了定位。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也在制定關于特色小鎮建設的政策。
江蘇省則計劃通過“十三五”的努力,加大重點鎮和特色鎮的培育力度,到2020年全省形成100個左右富有活力的重點中心鎮和100個左右地域特色鮮明的特色鎮。
作為中國經濟最前沿的長三角地區,為何爭先恐后發展“特色小鎮”?
實際上,特色小鎮并非行政區劃也非風景區,而是結合產業、文化、旅游以及社區的理念設計的多功能產業聚集平臺。面積一般在3平方公里左右,具備產業上“特而強”、功能上“有機合”、形態上“小而美”、機制上“新而活”四大特征。
浙江省省長李強多次圍繞特色小鎮發表署名文章。2014年10月,他在參觀全國首個云計算產業生態小鎮——杭州西湖區云棲小鎮時首次公開提及“特色小鎮”。
去年年初,“加快規劃建設一批特色小鎮”被列入浙江《政府工作報告》的“2015年重點工作”。按照浙江的規劃,3年內,每個特色小鎮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億元左右,所有特色小鎮建成3A級以上景區。
作為浙江省七大萬億級產業的重要載體,特色小鎮的首批名單中,信息經濟產業5個,健康產業2個,時尚產業5個,旅游產業8個,金融產業4個,高端裝備制造6個,歷史經典產業7個。
對于浙江推出小鎮戰略的背景,潘毅剛強調主要是西方經驗的啟發、國家新型城鎮化的要求和浙江產城融合的需要。
今年2月,國務院公布的《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快特色鎮發展……發展具有特色優勢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信息產業、先進制造、民俗文化傳承、科技教育等魅力小鎮”。
另外,瑞士達沃斯小鎮、美國格林威治對沖基金小鎮、法國格拉斯香水小鎮的經濟能量、文化特色,都成為長三角地區爭相學習的模板。
李強闡述“小鎮經濟”之于浙江的意義:是破解浙江空間資源瓶頸的重要抓手、破解浙江有效供給不足的重要抓手、破解浙江高端要素聚合度不夠的重要抓手和破解浙江城鄉二元結構、改善人居環境的重要抓手。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浙江培育并形成了一大批塊狀經濟和區域特色產業。在舊有路徑增長乏力的情況下,特色小鎮成為浙江省經濟轉型發展的戰略選擇。
產城融合新平臺
和過去的產業園相比,特色小鎮有何內在優勢?
潘毅剛指出,關鍵在“產城融合”,更確切的說是特色小鎮所強調的“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功能疊加。
以玉皇山南基金小鎮為例,其原形是文化創意產業園,起初是為了“三改一拆”,將原有的舊倉庫、陶瓷品市場粗加工廠房和農居進行改建后,吸引了相關公司入駐,同時也吸引了一些投資公司,尤其是浙江本身擁有的大量民營投資機構。
2014年管理層前往美國格林威治考察時發現,不管是地理位置、經濟指標、文化內含、環境等都和這里比較相近,而格林威治和紐約的關系,就像此處和上海的關系,因此才將小鎮定位為基金小鎮。
基金小鎮這個名字最早用在嘉興南湖,如今玉皇山南基金小鎮“后來居上”。從2014年全年1億元,到2015年全年4億元,再到今年一季度就達到3億元,山南基金小鎮三年稅收實現“三級跳”,預計今年將突破10億元大關。
同時,基金小鎮的資金管理規模也從2014年底的300多億元,一路猛增至2015年底近1800億元,如今更已突破了3500億元。
目前山南基金小鎮的企業主要可以歸結為兩類:一類是創新創業和股權投資,目前中國正在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體經濟去產能去杠桿,通過資本市場資金的集聚,有助于資金有效地投向實體經濟;二是對沖領域,間接對實體經濟起修復作用。
簡單來說,產業方面,山南基金小鎮定位的核心業態是私募產業;文化方面,山南基金小鎮地處玉皇山之南,錢塘江之北,擁有吳越文化和南宋遺址的文化底蘊;旅游方面,小鎮內更是擁有四大主題公園,七處吳越和南宋時期的歷史文化古跡;社區方面,小外內部有一站式綜合行政服務中心,工商、稅務、人力、社保,戶籍管理等部門都有在這里辦公,只要資料齊全,當天就可以領證。
據悉,為配合基金小鎮的發展,專門批設了娃哈哈國際雙語學校,高端人士子女可就近入學;醫療上和杭州邵逸夫醫院合作,成立了杭州基金小鎮邵逸夫國際醫療中心;基金經理人之家已經啟用。
在張暉看來,過去產業園多數只是在拼地,比較容易復制,一旦相關優惠條件被消化,企業很容易轉移地方,而特色小鎮更強調三生相容——生產、生活、生態,做深做透就會有較高粘度,人就不會離開。
基金小鎮目前已集聚了各類基金機構800多家,成功投資和培育了60余家企業上市。
此外,特色小鎮在管理體制方面的創新也勝過過去的產業園。以湖州埭溪美妝小鎮為例,其獨創了產業公司、基金公司、鎮政府共同組建美妝小鎮管委會的體制,其中聘請產業公司負責人為管委會總顧問,基金公司負責人為管委會副主任。
在埭溪鎮黨委書記朱建忠看來,這樣的管理體制更有利于發揮“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優勢,發揮市場的活力。
潘毅剛也指出,從改革開放初期政府不作為的“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個體經濟發展,到后來政府有所為的產業園集聚發展,再到今天的政府精準化管理“特色小鎮”創新平臺,是浙江轉型的新探索,至少在當下是符合整體需求的。
交通、配套和人才
截至2015年底,浙江特色小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77.92億元,旅游接待人數2768.6萬人次,稅收收入53.09億元、服務業主營業務收入629.9億元,國家及省級“千人計劃”人才4139人。
不過,奉化濱海養生小鎮的個例恰好證明,盡管發展理念得到各方面認同,但沒有產業基礎仍會面臨很大風險。實際上,即使是被評為優秀小鎮的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鎮、余杭夢想小鎮,也有各自的壓力。
細看浙江省兩批創建小鎮,就會發現第二批入選的小鎮更強調產業基礎,而不再只是理念。
據了解,第一批名單產生過程經歷了“政研室提供初選名單——省級部門實地調研排序——聯席會議審定通過”三個環節,最終從各地上報的260多個“特色小鎮”創建申請中選出了37個。
考核機制的存在,給了這些小鎮負責人不小的壓力,“可以有效避免各類小鎮一哄而上,實際卻未能產生效果的現象。”朱建忠指出,特色小鎮的申報應有相應條件的匹配。
埭溪美妝小鎮,作為浙江省十大特色小鎮,并不愁3年投資50億的要求。此前,為了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朱建忠作為埭溪鎮黨委書記親自上馬,如今美妝小鎮已經在韓國、法國成立了招商辦事處,引入了韓國第三大化妝品研發工廠——韓佛化妝品株式會社,和韓國最大的化妝品包裝生產商衍宇株式會社。
即便如此,他們還是面臨著一些困難,“我們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兩個要求,一是公交能和杭州同城化,二是杭州的輕軌等能夠到我們小鎮,方便融入杭州都市圈。”朱建忠說。
交通,恰恰是奉化養生小鎮被“撤資”的關鍵。據了解,寶能集團的退出與企業布局調整密切相關,也有部分原因是其提出的一些要求當地無法在短期內解決,“關鍵是基礎設施方面的軌道交通,如果這些方面能夠解決,這塊土地的價值早就引爆了。”奉化當地人士指出。
而山南基金小鎮、夢想小鎮這樣的“優秀小鎮”,招商不難選商難,選商難在留人難,留人難在基礎設施、配套公共服務不完備,“對增量小鎮來說,基礎設施是個必然的約束,浙江也正在布局,需要時間。”潘毅剛說。
余杭夢想小鎮負責人指出,夢想小鎮在交通配套以及生活居住配套方面不是特別非常完善,這些配套的招引、落地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存在無法完全滿足年輕創客需求的問題。
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影響最直接的是人才引入,“我們最缺的還是人才,管委會和基金公司都缺。”張暉說。對于玉皇山南基金小鎮而言,眼下需要的是拓展和開放投資領域,并希望國家有關改革可以在這里先試先行。
和西方國家百年小鎮相比,浙江乃至長三角的特色小鎮還剛剛起步,“真正成熟運作還需要時間。”潘毅剛強調。
在浙江風生水起的“小鎮計劃”,引起了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的關注。去年9月,中財辦主任劉鶴率隊專程前往浙江調研宏觀經濟運行和特色小鎮建設情況。在考察杭州市余杭區夢想小鎮、上城區山南基金小鎮等幾個特色小鎮后,劉鶴指出,對特色小鎮印象最深的是處理好了政府與市場關系,政府為企業創業提供條件,大膽“放水養魚”,讓企業家才能充分發揮,這對我國經濟結構升級都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劉鶴認為,浙江特色小鎮建設是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發展模式的有益探索,符合經濟規律,注重形成滿足市場需求的比較優勢和供給能力,這是浙江“敢為人先、特別能創業”精神的又一次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