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省正式印發《河北省“大健康、新醫療”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規劃提出,今后五年,河北省將重點布局環京津健康養老產業圈。
廊坊三河、保定涿州、張家口懷來等環京津地區,已經瞄準京津老年高端消費人群,按照“醫、護、養、學、研”一體化新模式,著力打造綠色生態醫療健康和老年養護基地。
環京津養老基地建設火熱開展
雨后燕郊,天藍云白。
6月24日,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80歲的楊甲明正手拿麥克風,組織老伙伴們學習歌曲《共和國之戀》。楊甲明來自北京,住在這里已有兩年。
在這家位于廊坊三河市燕郊鎮的養護中心里,居住著1200余位老人。其中,98%的老人來自北京,平均年齡82.5歲。
“孩子們都在國外,我們年齡大了,感覺對家務力不從心。現在雖然已經出京了,但這里距離北京市區很近,另外費用比北京略低一些。”楊甲明說。與他來河北養老理由相似的還有83歲的汪裕堯。不過,汪裕堯更看重的是燕達的“醫養結合”模式,因為“老年人年齡大了,動不動就要看病”。
“一期的床位已基本飽和,二期工程正加緊建設。”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副總經理崔凱告訴記者,養護中心二期工程規劃床位近萬張,整個園區由物聯網覆蓋,實現養老智能化,預計于2018年投入市場。
《河北省“大健康、新醫療”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指出,推進環京津養老基地建設。發揮廊坊市、保定市緊鄰京津的區位優勢,利用三河市燕郊鎮等地的養老資源打造養老產業。發揮張家口市、承德市北部生態涵養區的優勢,積極發展面向京津的養老產業基地。
作為京北的一座生態新城,張家口市懷來縣也正在搶抓機遇,推進三大養老產業項目。懷來縣民政和民族宗教事務局副局長程新文說:“計劃投資50億元的東花園大愛城養老項目,正在辦理征地手續。計劃投資20億元的悅心苑養老社區項目,已經與政府簽訂了PPP協議,設計入住床位4000張。籌建中的雞鳴驛高端養老機構,則面向全球有需求的老人。”
打造環首都大健康產業聚集區
“打造廊坊燕達國際健康城、保定涿州碼頭國際健康產業園等一批環首都大健康產業聚集區。”《河北省“大健康、新醫療”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把醫藥制造業、中醫藥產業、健康養老服務業、健康旅游業、醫療衛生服務業列為我省重點打造的主導產業。明確到2020年,全省規模以上“大健康、新醫療”產業產值比2015年翻一番,產業總規模超過8000億元,成為我省戰略性支柱產業,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
“涿州地處北京西南,毗鄰北京房山區,區位優勢明顯。我們正著力打造布局合理、功能齊全、規模適當、服務一流的京南健康服務中心。”6月24日,河北涿州新興產業示范區招商合作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規劃建設中的碼頭國際健康產業園總面積24.8平方公里,涵蓋“一平臺兩基地四中心”,即健康產業創新服務平臺、智能健康設備產業基地、京津冀銀齡產業基地、醫教研服務中心、國際慢性病調養服務中心、國際養生文化服務中心和健身休閑服務中心。
環首都的區位優勢、省級層面的政策引導、良好的新興產業發展前景,讓地方政府和投資商看到了發展環首都大健康產業的商機。在不久前召開的河北省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上,一批涉及健康產業的大項目成功簽約,比如保定競秀區政府與保定風帆、博銳恒泰簽署中國(河北保定)國際醫療健康產業園項目等。
產業政策互聯互通還須加強
這個月,一則消息讓崔凱欣喜不已——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民政部門簽署了《京津冀養老工作協同發展合作協議(2016年—2020年)》。根據協議,京津冀三地將以中標集團河北高碑店養老項目、天津武清區養老護理中心項目、河北三河燕郊國際健康城項目為試點,推動北京市養老政策外延,具體涉及運營補貼政策、綜合責任保險補貼政策、服務補貼和護理補貼政策、購買養老服務政策、養老基金扶持、建設扶持政策、醫療機構設置、醫保政策對接等方面。
“環京津健康養老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京津冀三地政府的支持和幫助。”崔凱說,健康養老產業投入大、周期長、見效慢。各項補貼的落實,能夠給企業注入資金動力,讓企業有能力不斷提升專業服務。同時,如果能夠實現醫保政策對接,就可以為老人們省去兩地奔波報銷醫藥費的煩惱。
程新文也認為,環京津健康養老產業要想駛入發展快車道,必須要讓三地養老、醫保互聯互通政策盡快落地。此外,他認為,河北的健康養老產業項目要想吸引來北京、天津的消費者,還要提高自身醫療水平,引進知名度高的醫療專家隊伍;提高服務質量,培養高素質的護理隊伍。
《河北省“大健康、新醫療”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也指出,我省將啟動京津冀都市圈公共衛生及養老產業規劃。按照京津冀“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建共享”原則,加強頂層設計,建立區域協調發展機制,解決三地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之間互相獨立、自成系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