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陽春產業轉移工業園(以下簡稱陽春園區),不時可見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一片片原本荒蕪的土地變得平整,一條條寬闊的園區道路縱橫交錯,一座座新廠房拔地而起……這個地處陽春南大門的工業園區,是陽春工業經濟發展的引擎,承載著陽春人“工業富市”的夢想。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下,陽春園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進產業集聚,突破制約園區發展的產業和區位瓶頸,今年1-7月實現工業總產值106.7億元,同比增長19.7%,工業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6億元,為陽春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籌措資金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陽春園區內的園福路,是通往簽約入駐園區的企業陽春發展熱電有限公司的主干道,規劃設計長1519米、寬24米。前日,記者到園區走訪時,看到工人們正在鋪設地下雨污排水管道。“開工一個月了,預計今年底可建成。”現場一位工人說。
陽春市工業園管理局局長鄧越光說,陽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積極籌措資金,按照一類工業園區標準,加快推進供水、供電、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園福路南段、園中大道東段等道路工程都將在今年底完工,屆時園區“五縱五橫”路網將進一步完善。
鄧越光介紹,目前陽春園區已建成日處理能力5000噸的污水處理廠,建成220千伏和110千伏輸變電站各1座,完成道路建設29.5公里,完成自來水主管道建設11.3公里,安裝排水、排污管網31.7公里,安裝供電線路15.8公里,“五通一平”工作基本完成,能夠滿足各類項目進駐園區的需要。
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鄧越光介紹說,除了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外,陽春市委市政府還積極爭取省產業集聚發展獎勵資金支持,今年已向省申報該獎勵資金。下一步,將積極爭取招商選資、基礎設施建設等政策性扶持資金,助推園區加快建設。
強化招商引資推進產業集聚
產業分散、配套落后,這是陽春園區發展的一大瓶頸。為突破這一瓶頸,陽春市委市政府圍繞“招大商、大招商”戰略推進招商引資,按照園區產業定位重點引進五金機械、南藥加工、鋼鐵原材料基礎件、新型建材等產業大項目,并以大項目為依托引進下游配套鏈條項目,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去年12月,經省里批準,陽春南山建材專業產業集聚地納入陽春園區,規劃面積為11187畝,目前入駐南山建材專業產業集聚地的項目有25個,總投資達150億元,投資額超10億元的有陽春新鋼鐵、新興鑄管、金瑞環保等項目。
鄧越光介紹,目前陽春園區累計引進項目82個,投資總額218.4億元,其中已建成投產的項目56個,投資額113.7億元;在建的有新興鑄管、金瑞環保等17個項目,投資額63.7億元;達成協議的有超陽軸承、遠景機電等10個項目,投資額41億元。園區產業集聚效應逐漸顯現。
“我們還將利用對口幫扶的契機,爭取珠海市香洲區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支持。”鄧越光說,園區計劃通過多方籌集資金,建設5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1萬平方米的企業孵化器服務中心,引進中小微企業進園發展,完善園區產業配套。
在強化招商引資力度的同時,陽春園區在服務管理上也在尋求突破,強化政務服務、部門協調、督查問責機制,健全落實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對入園企業實行“一站式”“綠色通道”等全程代辦服務,切實為企業排憂解難,推動園區開發建設擴能增效。
打通交通動脈突破區位瓶頸
區位劣勢,是制約陽春園區發展的另一大瓶頸。相比我市其他園區,陽春園區地處山區,海陸交通不便,長期以來都只能依靠“資源招商、產業鏈招商”,交通區位對企業吸引力不夠。“這一被動局面,將隨著羅陽高速、汕湛高速的打通,逐步得到改變。”鄧越光說。
羅陽高速是廣東省高速公路網規劃“第八縱線”的組成部分,也是珠三角連接粵西地區甚至廣西等地的重要交通紐帶。該高速公路2013年6月底全線開工,陽春段全長56.6公里的建設有望于今年10月完工通車。
汕湛高速公路陽春段是廣東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二橫”的一段,于2014年12月底動工建設,全長72.8公里(不含羅陽共線32公里),總投資77.5億元,計劃2017年底建成通車。
“還有陽春至江門的春江高速公路,計劃于今年底開始前期征地準備工作。”鄧越光介紹,隨著上述三條交通動脈的打通,加上原有鐵路構成的交通路網,將使陽春園區的交通區位優勢凸顯,制約園區發展的產業集聚和區位劣勢兩大瓶頸將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