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有“好萊塢”,中國有“華萊塢”。在江蘇無錫,一個國家級數字電影產業園——“華萊塢”正在悄然崛起。
雖然外界對“華萊塢”這個名字還很陌生,但提起《西游記之三打白骨精》《捉妖記》《武媚娘傳奇》《魔獸》《星球大戰7》《變形金剛4》等大片、名劇,相信很多人都知曉。而這些大片、名劇都曾在無錫這里拍攝和制作。
“華萊塢”的崛起,得益于無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華萊塢”的前身是無錫最大的軋鋼廠——雪浪軋鋼廠。2007年太湖藍藻暴發,無錫被迫率先走上產業轉型升級之路。從這一年起,到2015年底,無錫2819家“五小”和“三高兩低”企業被陸續關停。位于太湖岸邊的雪浪軋鋼廠也在關停之列。
關停后的雪浪軋鋼廠變身為數字電影產業園。走進“華萊塢”,昔日雪浪軋鋼廠的龍門吊還在,但用途與以往已全然不同,變為了產業園的一座具有一定象征意義的大門。雪浪的廠房也在,但內部已煥然一新,完全沒有鋼鐵廠的印跡,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影視劇的布景以及影視工作室。
“今年上半年,‘華萊塢’上交稅收2.1億元,這比過去軋鋼廠最紅火時一年繳納的稅收還多。”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總經理施娟說,“2013年開園以來,園區已聚集300多家國內外知名影視企業,拍攝和制作的影視劇有300多部。”
無錫市市長汪泉說,無錫目前土地開發強度已達32%,到2020年每年可用新增建設用地僅為1萬畝,且無錫處于太湖流域核心區域,生態環境的敏感度高,無錫要獲得進一步發展,必須對傳統產業進行升級改造。
“騰籠換鳳”是無錫傳統產業升級的重要舉措之一。雪浪軋鋼廠的華麗轉身正是這樣一個典型案例。施娟說,從鋼廠到數字電影,是制造業到文化創意產業的轉型,也是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向綠色、高端產業轉型。
去年起,無錫在過去的實踐基礎上,再次明確提出以“四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高端化”引領產業轉型升級,重振無錫產業雄風。這在過去“騰籠換鳳”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無錫傳統產業升級改造的路徑。
紡織行業一直被視為勞動密集型行業,然而在無錫擁有近百年歷史的無錫一棉紡織集團車間,機器在高速運轉,但卻難覓工人身影。集團董事長周曄君告訴記者,通過智能化改造,一棉萬錠用工在25人以內,工效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在無錫江陰市的海瀾集團,這個男裝企業已不再生產一件衣服,而是專注于品牌運營、服裝設計開發和智能物流。在其物流園內,記者看到,這里的衣服都是沿著分揀臺自己“走”到各自的門店包裝箱內,不需要人為分揀。原來他們的衣服標簽內都裝有智能芯片,能通過物聯網技術感知、識別。
在“四化”的引領下,無錫部分傳統產業效益大幅提升,有的晉級為優勢產業。長電科技于2015年成功收購新加坡星科金朋,躋身全球集成電路封測業第一陣營;尚德太陽能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增幅超過50%,實現“涅槃重生”;華西集團將發展重心轉向金融、物流儲運、海運海工等行業,今年上半年向政府納稅8.4億元,同比增112%。
“傳統產業升級改造的過程中有付出、有陣痛,但這是必由之路。”汪泉說,“在‘四化’引領下,無錫正加快傳統產業升級改造的步伐,從今年上半年開始,無錫經濟也出現企穩回升的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