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電站建起來,新能源輸出來”,在首府廣袤的田野里,閃閃發光的太陽能光伏發電設施成為一道道風景線,將太陽能轉化成電能,為新農村建設增添了科技元素。在地處首府南部的賽罕區金橋開發區,光伏產業正在不斷向縱深發展,一幅波瀾壯闊的新能源畫卷正徐徐展開,一個新能源的時代逐漸步入公眾的視野,影響著每一個首府人的生活。
近年來,賽罕區著力推進工業轉型升級,積極引進硅材料、電池組件、應用系統、光伏發電等國家級、省級的行業龍頭企業,不斷完善以硅材料→電子材料→太陽能電池→太陽能組件→光伏發電系統為主線的光伏制造產業鏈,全力打造自治區百億規模光伏產業基地。
做優做強集聚發展
近年來,賽罕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和結構調整,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向工業強區邁進。“加大金橋開發區建設力度,瞄準高新技術產業,營造良好的軟硬發展環境,為入區企業提供優美、完善的創業環境。”賽罕區金橋開發區經濟發展局局長侯燕軍表示,金橋開發區作為自治區級經濟開發區,是自治區政府批準的唯一的自治區光伏材料產業示范基地,是內蒙古自治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靠園區化承載、大集團引領、大項目支撐、集群化推進、科技化提升,工業經濟發展風頭正勁。
“以內蒙古中環光伏材料有限公司為龍頭的7家光伏企業落戶金橋開發區,今年預計完成工業產值36億元,占開發區工業總產值的13%;以內蒙古晶環電子材料有限公司為主的藍寶石生產線已經投產,將帶動半導體照明(led)產業鏈的發展;正在積極引進的碳化硅半導體材料,將帶動電力電子器件的發展;已經簽訂入區協議的中國北方機車車輛工業集團公司的軌道交通設備制造項目,將促進高端裝備制造業、先進制造業的發展。”侯燕軍告訴記者,金橋開發區現已形成以石油化工產業、太陽能光伏產業為主的兩大主導產業,以卷煙、電力、印刷為主的三大輔助產業,正在加快發展半導體材料產業和裝備制造產業。
搶占綠色產業制高點
以中環光伏為代表的一批企業在新能源領域異軍突起,成就了光伏產業的一段段佳話……類似奇跡還在不斷上演,賽罕區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不斷集聚,搶占綠色產業制高點的工業轉型之變為賽罕區的發展帶來了越來越深厚的底氣。
據了解,金橋開發區堅持以太陽能光伏產業為主導發展產業,重點打造太陽能光伏集聚區,目前,已經引進6家光伏生產企業、3家光伏電站投資企業,形成年產多晶硅5000噸、單晶硅晶體晶片10000噸(1.8gw)、電池組件100兆瓦、石英坩堝3.6萬只的能力,在建太陽能反射鏡項目500兆瓦,在建光伏電站320兆瓦,簽訂光伏電站建設項目框架協議5000兆瓦,建成或在建石英坩堝、砂漿回收利用、鉆石線多線切割、太陽能聚光反射鏡等配套產業,正在積極引進逆變器、控制器、自動跟蹤系統、支架、高效電池等制造項目,現已建成了多晶硅、單晶硅片、太陽能電池組件、系統集成到光伏電站的全產業鏈制造體系,投產企業運營良好,建設項目進展順利,光伏企業不斷集聚,光伏產業總體規模不斷擴大。
光伏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已然成為賽罕區重要的綠色增長極。
打造清潔能源輸出基地
到2017年,太陽能光伏產業實現工業產值300億元;多晶硅產能達到15000噸,單晶硅晶體晶片產能達到30000噸,太陽能電池組件產能達到1吉瓦,光伏電站建設規模達到5吉瓦。
到2020年,太陽能光伏產業實現工業產值500億元;單晶硅晶體晶片產能達到50000噸,太陽能電池組件產能達到5吉瓦,光伏電站建設規模達到7.5吉瓦。
……
“光伏產業集群化將從構建硅片加工產業體系、電池片加工產業體系、電池組件加工產業體系、光伏配套產品加工產業體系、光伏應用產品制造體系、非晶硅薄膜電池組件制造產業體系、太陽能熱發電系統制造產業體系七個方面發展。”侯燕軍表示,金橋開發區作為自治區確定的重點光伏產業園區,將建設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光伏產業集群,走規模化和集團化的發展道路,按照硅料——硅片——電池片——光伏組件的產品升級路徑,延伸產業鏈,建成全國主要的清潔能源輸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