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后,石城人沸騰了。他們說,我們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在保護好生態的前提下,既讓產業變“綠”,又讓“綠”變產業,走全域旅游強縣富民新路。
生態是石城的根、石城的魂。石城人樹立生態發展、低碳發展理念,擴展環境保護外延,將保護好生態環境作為打造全域旅游強縣的“一號工程”,立柱架梁、縱深推進,打響了一場氣勢空前的生態保衛攻堅戰。犧牲短期經濟利益,著力轉變發展方式,換取長遠生態環境。石城人持續實施商品林木“零砍伐”政策,對贛江源自然保護區以及縣域內主要河流水系進行環境綜合治理,對沿河垃圾、污水排放、畜禽養殖、污染企業等進行全面清理;嚴格落實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能評和環評制度,杜絕污染企業進駐石城。近年來,全縣累計拒絕了100多個污染大項目、大企業,關閉、搬遷污染企業50多家。
石城的天更藍了,地更綠了,水更凈了。目前,該縣森林覆蓋率達75.1%,空氣質量優良率穩定在90%以上;全縣60%的鄉鎮獲得“省級生態鄉鎮”稱號,72.5%的行政村獲得“市級生態村”稱號;石城縣也獲得“中國深呼吸小城100佳”“美麗中國國土氣候旅居名片”等多張“國字號”名片。
“綠”變產業,產業變“綠”。石城人依托生態保護成果,挖掘生態發展內涵,以項目推進為抓手、多邊融合為突破、文明新風為引領,“三輪”驅動,走“精致縣城、秀美鄉村、特色景區、集群產業”四位一體的全域旅游強縣之路。投資4.8億元的長樂農旅一體化示范園、投資2億元的大畬溫泉小鎮、投資1.4億元的花樂園……一個個如火如荼建設中的重點項目,展現出該縣發展全域旅游的力度與速度。今年,石城人實施旅游相關重點項目105個,計劃總投資91.8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71.4億元。
10月29日,秋陽下,琴江河畔機聲隆隆,10多臺挖掘機、攪拌機來回忙碌,施工隊員揮汗如雨??h旅游局局長伊迎斌高興地說:“今年年底,這個投資1.5億元的具仿古風韻,集交通、特色商業、旅游景觀、歷史人文于一體的文化廊橋將建成。”石城人圍繞“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六要素,大力推進閩粵通衢旅游文化街區、琴江兩岸30公里主題景觀長廊等工程項目建設,全縣開始形成全域旅游發展格局。
小橋流水穿堂過,鳥語花香惹人醉。長樂農旅一體化示范園里,香蕉館、熱帶雨林、立體草莓采摘館、農耕文化館等一應俱全,室內生態餐廳內,游客們在品美食、賞美景……這是石城人以旅游產業為依托,以多邊產業融合為突破,推動旅游產品由觀光為主向觀光、休閑、度假復合發展轉變的一個縮影。目前,全縣形成了以旅游為引領,生態農業、低碳工業、現代服務業齊頭并進的產業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