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實施“健康中國”“健康四川”“健康成都”戰略,日前《關于實施健康成都戰略開展健康錦江建設的實施意見》已正式出臺,《意見》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重點從健康環境、健康社會、健康服務、健康人群、健康文化五大領域推進健康錦江建設。提出了到2020年,人均期望壽命達到81.61歲,初步建成安全穩定、和諧幸福、眾人向往的“健康幸福首善區”的總體目標。
加強生態建設營造健康環境
環境是影響人類健康的重要因素,按照《意見》,錦江區把健康城市建設理念全面融入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配置行政管理、社區服務、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健身、商業服務業等公服設施,構建15分鐘基本公共服務圈。
實施最嚴格的產業準入和環境保護制度,堅決打贏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加強重點行業污染治理,積極推行綠色施工,提倡綠色出行,完善城市通風廊道系統,有效改善空氣質量。力爭到2020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逐年穩中有升,優良率占比達70%。全面實行“河長制”管理,完成錦江、沙河及其支流綜合整治,基本消除黑臭水體,斷面水質達到考核要求,改善水環境。力爭到2020年,污水處理率達到98%。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力爭到2020年,全區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
構建綠色生態格局,構建生態區、綠道、公園、小游園、微綠地五級城市綠化體系。力爭到2020年,綠化覆蓋率達到46.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以上。
加強城鄉環境治理,提升智慧治理,強化精準治理,突出城郊結合部、城中村以及農貿市場等薄弱區域環境治理。全面治理背街小巷,保持干凈、有序、清爽,打造一批特色街區。力爭到2020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聚焦“互聯網+健康醫療”等六大領域
在健康服務方面,《意見》進一步優化健康服務資源配置,促進衛生與健康工作從疾病治療向健康管理轉變。《意見》指出,提升醫療服務能力,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縱向型、緊湊型醫聯體建設,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初步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科學合理”的分級診療制度。逐步構建國際化醫療服務體系,引進更多技術、先進設備、高端人才,鼓勵和引導外資等社會資本通過獨資或合資形式參與醫療機構運營管理。建成統一融合的人口健康信息服務體系,實現居民健康“一卡通用”。
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構建中醫診療、中醫康復、中醫養生、中醫治未病、中醫適宜技術“五位一體”的中醫防治體系和區、街道、社區三級治未病服務體系。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加強中醫重點專科和重點學科建設。
提升養老服務能力。健全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照料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健全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形成醫養結合、全域覆蓋、信息共享的養老服務格局。
加快發展健康產業,著力聚焦醫療衛生、精準醫療、健康養老、中醫藥服務、“互聯網+健康醫療”“金融+健康醫療”六大領域,真正形成具有錦江特色、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