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陽信大力推進“文化強縣”戰略進程 |
來源:中機院 時間:2014-12-10 點擊:934 |
|
近年來,陽信大力推進“文化強縣”戰略進程,因勢利導,全方位支持發展文化產業,催生出一批具有影響力的企業集團和特色產業村。在古典家具行業形成了“北有高碑店、南有陽信縣”的格局。 |
|
近年來,陽信大力推進“文化強縣”戰略進程,因勢利導,全方位支持發展文化產業,催生出一批具有影響力的企業集團和特色產業村。目前,該縣水落坡鎮從業人員已發展到兩萬余人,涉及村莊37個,年交易額達30億元,古典家具產品占據了北京、上海市場的半壁江山,遠銷歐美、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在古典家具行業形成了“北有高碑店、南有陽信縣”的格局。
民俗文化產業園一角
小村集舊物,買賣遍全球
走進陽信縣水落坡鎮大張村,舊門板、舊石磨等古舊物件隨處可見,誰也想象不到,這個“土里土氣”的小村莊里,“長”出了一個影響全國乃至世界的文化大產業。現在,這里是全國聞名的古舊家具集散地,買賣遍布全國乃至全球。
水落坡鎮以前是個苦地方,地勢低洼、土地鹽堿加之交通不便,使得這里的人們早年不得不外出討生活。據大張村村民、濱州意象博物館館長張丙春回憶,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大張村人就從城里收舊家具,趕集賣給市民。久而久之,這個不到400人的小村,幾乎家家都在做這個生意。
到了上世紀80年代后期,一部分大張村人意識到舊家具中有精品,開始對一些殘缺的老家具進行維修。2000年前后,隨著紅木家具市場升溫,大張村人的生意從“收舊賣舊”變為“老木新作”,開始在收來的老家具上,融入自己的創意與勞動。那時候的張丙春,跟著一幫老鄉,從天津轉戰北京,開辦了自己的木器加工廠。“當時大都是外國人喜歡老家具,我們主要做出口。后來,咱中國人也認可老家具了,我們就從農村收集好木料再加工。”張丙春說。
遍布大江南北的大張村人,將散落在民間的珍寶搜集回村。時間久了,大張村也成了玩家們的淘寶勝地。村民們將舊家具堆放在院里,天南海北的買家就吃住在農家,仔細瞧、慢慢談,形成了收購、加工、銷售“一條龍”產業。
現如今,大張村人的興趣點已經超越了中式古典家具,他們開始收集、保存、把玩各種織布機、農具等一切“能觸摸的歷史”。他們還將目光放到了海外,搜尋古典歐式家具精品,讓荷蘭馬車與中國花轎、歐式梳妝臺與樟木箱子面對面。
大張村人不僅輸出物品,還輸出文化。每年僅意象博物館出租古家具用于影視制作的收入,就以百萬元計。“我們的產品融入了藝術設計,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的。”張丙春自豪地說。
政府建園區,文化唱大戲
從大高高速口趕赴陽信縣城的路上,途徑水落坡鎮,在那條筆直的馬路一側,各式各樣的石雕木刻、古舊家具陳列著,沿街的文化古董商鋪一個接一個,濃厚的民俗文化氣息撲面而來,令人不禁贊嘆。
借助水落坡鎮民俗文化深厚底蘊,2010年2月,陽信縣因勢利導,整合資源,規劃成立了水落坡民俗文化產業園。園區規劃總投資30億元,迄今為止,已入駐企業47家、商戶200余家,其中過億元的企業5家。今年以來,園區實現銷售收入8.1億元,解決就業5000余人。園區的逐步發展壯大,在帶動水落坡鎮經濟不斷增長的同時,也將水落坡鎮古典家具之鄉的美譽傳向世界各地。
“園區成立之初,我們就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擬建全國最大的集古典家具收集、整理、觀賞、展銷、制作、民俗文化研究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園區。”陽信縣委書記馬福祥介紹說。為積極打造民俗文化特色小鎮,做大做強民俗文化產業,該縣還先后投資90萬元和50萬元,分別聘請同濟大學及北京大學相關專家為園區發展做深度控規和研究,另外投資210萬元聘請濟南大偉設計院設計了盤古大道修建詳規。
張文君是水落坡鎮民俗文化產業群靈魂人物,在北京搞古家具生意十年后,回鄉創業,帶起了一片產業。“完全是被陽信縣的產業規劃和前景吸引回來的。”張文君說。
近年來,陽信突出古家具產業特色,傾力打造民俗文化經濟隆起帶。目前,通過政府積極引導,企業市場化運作,以點帶面,膨脹發展,催生出了一批如山東鼎龍民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山東盤古民俗文化創意園、大張村等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企業集團和特色產業村,有力推動了這一地區民俗文化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名鎮匯異寶,民俗興旅游
噠噠的馬蹄聲,悅耳的搖鈴聲,等待坐馬車的游客排起了長龍,兩輛歐式豪華旅游觀光馬車、一輛中國古代馬車為游客提供服務,乘坐古香古色的馬車徜徉在古韻幽深的盤古大道上,成為水落坡民俗文化旅游周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今年國慶期間,濱州陽信水落坡民俗文化旅游區的中外古典馬車巡游,吸引了各地游客前來體驗。據統計,國慶七天假期旅游區共接待旅游團隊126個,自駕游車隊3700余輛,累計接待游客4.8萬人,比2013年同期增長60%,園區經營業戶銷售額達2000萬元,比去年同期翻一番。
水落坡民俗文化旅游區是陽信縣第一個國家級旅游景區,旅游區內現有鼎龍紅木家具、盤古古舊家具、古玩城、意象歐式家具、昊天榆木家具及順工手工藝品等六個景點,全年開放。
據水落坡鎮黨委書記張新國介紹,水落坡鎮充分利用古舊家具優勢,按照“生態立鎮、旅游強鎮、特色興鎮”的發展思路不斷加大對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編制了詳實的旅游發展規劃,建立了水落坡鎮民俗文化旅游區,努力打造民俗文化特色旅游鄉鎮。連續舉辦了四屆黃河三角洲民俗文化節、一屆藏品博覽會、一屆古玩淘寶會、兩次古玩趕大集等大型活動。在首屆濱州旅游最美風采評選活動“十大鄉村風情”評選中榮獲第一名。在園區的帶動下,水落坡鎮被評為“山東省最佳休閑鄉鎮”、“山東省旅游強鄉鎮”。
為提升旅游區的規模層次,水落坡鎮規劃設計了一條集中展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大道——盤古大道。縱貫園區東西5公里的盤古大道共分五段,建筑風格依次凸顯秦漢、唐宋、明清和現代新中式特色,演繹五千年中華文明。以盤古大道為中心,南北方向將再修建三條貫穿園區的道路,形成“一橫三縱”的道路格局。目前,盤古大道已竣工通車,極大提高了旅游區的項目承載能力,成為連接鎮區和園區的有效載體,為做大做強民俗文化旅游業提供強有力的基礎支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