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發展包含產業鏈結構維度、價值鏈維度、經濟效益維度和政策與制度維度等四大產業維度。產業維度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低空經濟的特征、優勢和發展趨勢,為政策制定、企業發展和市場投資提供有力支持。
一、低空經濟的關聯概念辨析
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含量高、創新要素集中,具有產業鏈條長、應用場景復雜、使用主體多元、涉及部門和領域多等特點,既包括傳統通用航空業態,又融合了以無人機為支撐的低空生產服務方式,通過信息化、數字化管理技術賦能,與更多經濟社會活動相融合,形成了一種容納并推動多領域協調發展的極具活力和創造力的綜合經濟形態,具有明顯的新質生產力特征,發展空間極為廣闊。低空經濟、無人機產業、通航產業以及新質生產力是相互關聯但又有所區別的概念。
1. 低空經濟
低空經濟是指通過對低空空域的開發利用,形成的新興產業集群和經濟活動總稱。這一經濟形態涉及無人機、小型飛機、直升機、飛行汽車等多種航空器在低空領域的廣泛應用,包括但不限于物流運輸、農林植保、應急救援、旅游觀光、環境監測、電力巡檢等領域。低空經濟充分利用未充分開發的低空資源,通過技術創新與服務模式創新,創造出新的經濟增長點。

2. 無人機產業
無人機產業特指生產和研發無人駕駛航空器及相關配套產品的行業,包括設計、制造、銷售、租賃、維修、培訓以及各種基于無人機的應用服務。無人機因其體積小、機動靈活、操作便捷等特點,尤其適合在低空經濟中發揮作用,它們在許多領域替代或補充了傳統的人工和機械作業方式,成為低空經濟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而且越來越成為低空經濟的產業核心。
3. 通航產業
通航產業是指除商業航班和軍事飛行以外的所有民用航空活動的集合,主要包括公務飛行、私人飛行、空中游覽、體育運動飛行、農林牧漁飛行、石油服務、醫療救護、航空攝影、氣象探測、教育培訓等。無人機產業雖然屬于廣義上的通航產業范疇,但通航產業還包括有人駕駛的小型飛機、直升機等其他航空器的使用。無人機產業正在改寫通用航空產業生態和商業模式。
4. 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是一個經濟學概念,通常是指通過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而產生的新的生產能力和生產方式。在討論低空經濟和無人機產業時,新質生產力體現在這些新興產業通過引入高新技術,改變了傳統的生產要素組合和資源配置方式,產生了新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無人機產業和低空經濟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具體表現形式,它們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拓展了服務領域,并且正在形成新的產業鏈和價值鏈,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低空經濟是一個綜合性的經濟業態,無人機產業和通航產業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新質生產力則是推動這些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這些概念之間既有所區別,又相互聯系,共同構成了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二、低空經濟的產業維度分析
低空經濟發展涉及多個行業和領域,需要從產業層面進行全面、系統地分析。對低空經濟進行產業維度分析有助于我們更全面地了解低空經濟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更好地規劃和指導產業發展,克服挑戰,充分發揮低空經濟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推動作用。低空經濟產業分析的四個維度,包括產業鏈結構維度、價值鏈維度、經濟效益維度及政策和制度維度。
1. 產業鏈結構維度
產業鏈結構維度包括從材料到飛行器制造,從運營到技術支持和服務,再到應用場景拓展和市場發展。
(1)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生產,包括航空材料、特殊復合材料、精密電子元器件、航空發動機等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制造。
(2)中游。低空飛行器制造,如無人機、直升機、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等的設計、組裝和測試。
(3)中下游。技術支持與服務,例如飛行控制系統、導航設備、通信設備、空管系統、大數據分析平臺的下游:應用場景拓展,包括低空物流、飛行培訓、應急救援、農林植保、地理測繪、影視航拍、旅游觀光、智慧城市管理等多個細分市場。
對于中國民航來說,重點關注中下游和下游產業,同時需要與工業制造企業以及運營主體保持緊密的溝通和協調,鼓勵多元化運營主體發展,支持中國低空飛行器產品創新和實踐。
2. 價值鏈維度
價值鏈維度包括創新鏈、供應鏈和服務鏈。
(1)創新鏈。技術研發與知識產權保護,涉及飛行器設計、新型動力系統、智能導航與控制系統等方面的研發投入和創新能力提升。
(2)供應鏈。原材料采購、零部件加工、整機組裝、售后服務等環節形成的供應鏈管理和協同效應。
(3)服務鏈。從空域審批、飛行服務、數據服務、金融租賃、保險服務等一系列支撐低空經濟發展的服務鏈條。
中國民航對于低空經濟發展需要賦能智慧民航關鍵因素,支持數字化和智能化的低空經濟發展模式。基于低空經濟的差異化特征,在安全生產監管的大前提之下,中國民航應該創新思路,全面提升服務鏈的產業價值。
3. 經濟效益測度分析
經濟效益測度分析包括市場規模、產業貢獻度、投入產出效益和社會效益。
(1)市場規模。統計低空經濟相關產品的銷售量、服務收入、項目投資額等,評估總體市場規模和發展趨勢。
(2)產業貢獻度。通過計算產業鏈上下游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包括產值、就業、稅收等方面的貢獻。
(3)投入產出效率。考察產業鏈各環節的成本、收益情況,分析研發投入、生產成本、利潤率等經濟指標。
(4)社會效益。評估低空經濟在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災害應對等方面的社會價值。
低空經濟作為新質生產力和新時代經濟發展動力引擎,必然實現非常可觀的社會效益。中國民航應該鼓勵低空經濟應用場景的全面拓展,支持低空經濟在各行各業的商業模式創新,推動低空經濟市場化運營和產業規模持續擴大。
4. 政策與制度維度
政策與制度維度包括空域管理改革、法規標準和政策扶持。
(1)空域管理改革。低空空域的劃分、申請與審批制度、飛行規則的制定和完善直接影響產業鏈的發展空間。
(2)法規標準。涉及飛行器性能標準、安全標準、操作規程、適航認證體系等法律法規的建立健全。
(3)政策扶持。政府對于低空經濟的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產業規劃和投資引導等政策支持。支持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空域管理改革是關鍵任務,必須適應低空經濟商業模式創新和市場化運營法規標準是基礎,支持低空經濟創新和實踐,全面提升監管效率;政策扶持是牽引,聯合地方政府支持區域低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作者:邊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