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我們從新能源電池產業發展現狀出發,結合福建實際,分析新能源電池企業外貿特征、匯率風險及產業結構進行了探析,本章節將在其基礎上從外匯管理與產業發展的角度提出相關建議。
一、深化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支持企業全球化發展
一是進一步推進貿易便利化。擴大優質企業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政策覆蓋面,進一步簡化業務資料和辦理流程,助力企業提升資金結算效率,提高資金運營能力。二是進一步推進投資便利化。積極支持新能源企業站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角度整合全球資源,提升企業“走出去”的便利性。在保證真實性的前提下,允許企業使用境外資金先行墊付,后期資金再匯出,或者以境外放款的形式將資金匯出,后期以債轉股的形式實現境外投資,便利企業做通做大“外循環”,有效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構建國際國內“雙循環”平衡格局。三是便利跨國公司跨境資金集中運營。推廣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試點,擴大試點范圍,簡化業務流程,促進跨國公司發展總部經濟、優化外匯資源配置、提升外匯資金使用效率。

二、加強金融創新服務,滿足企業多樣化金融需求
一是推動外匯市場金融創新,為企業抵御匯率波動風險提供便利手段。積極推動我國境內外匯市場推出差別化的、分層次的外匯避險產品和服務,并引導銀行為企業量身定制特定需求的外匯期權組合產品。同時,全面優化銀行匯率避險服務,建立匯率避險業務“敢辦、愿辦、能辦、會辦”長效機制,實現企業避險成本下降,提升外匯金融服務獲得感和滿意度。二是金融部門應結合新能源電池企業的業務發展規劃及具體資金需求,配套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務方案。支持新能源電池企業及產業鏈的并購,對企業境外項目投資、對外承包工程、成套設備等“走出去”資本性貨物及服務、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技術轉型升級、重要資源關鍵技術和設備進口項目等領域予以信貸業務支持,提供“一攬子”金融綜合服務方案,協助企業實現資金安全有效配置和運營。三是結合貿易金融產品中的供應鏈金融服務產品,以重點新能源電池企業為切入點,從單一客戶融資轉向產業鏈融資,為全產業鏈提供多樣化服務,支持產業均衡發展。
三、建立溝通監測渠道,構建風險管理長效機制
一是暢通“政銀企”溝通反饋渠道。建立發改、商務、科技等新能源電池企業政府主管部門、外匯局及企業的溝通聯系機制,定期交換產業信息、金融信息、企業經營情況等各方面最新情況,使相關產業政策、金融政策更加貼近企業需求。二是加強跨境資金流動非現場聯動監測,做到異常情況早預警。加強新能源電池企業與境外子公司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雙聯動”監測,及時掌握新能源電池企業跨境業務開展情況、關聯公司間的外匯資金流動情況,以及產業鏈上企業的經營和發展情況,力求達到異常情況早預警早處置,以及外匯政策更好服務企業的目的。(作者:陳鏡冰、林悠、陳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