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將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為全面促進遼寧省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遼寧省促進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6月25日,遼寧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實施方案》的出臺背景、主要內容,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數據局相關負責人就有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近年來,全國智能算力大幅增長,通用大模型、具身智能等領域不斷創新突破,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層出不窮,人工智能產業正在逐步成為全球制造業與服務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支撐。我省目前已形成較好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基礎和創新資源,培育了一批領軍科技企業,擁有一批優勢高校院所,加速推動人工智能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引領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轉型。特別是在裝備制造、石化、冶金等傳統優勢產業領域,人工智能市場需求巨大。
??當前,遼寧省人工智能相關產業主要分布在沈陽、大連地區,其他城市相關產業多數集中在場景應用方面。目前,沈陽市成功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推動形成人工智能賦能“2+3+N”產業(行業)體系。大連市積極推動化工大模型等助力行業范式變革,逐步形成以大連高新區技術策源、金普新區場景應用為產業集聚重點區域的發展格局。鞍山、丹東、錦州、營口等地則主要圍繞地方特色產業,推進人工智能在鋼鐵、礦山、政務、能源等領域的垂直應用。
??依托遼寧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創新資源,以及豐富的應用場景和廣闊的市場需求,《實施方案》提出我省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的總體目標,以及五方面21條工作措施。
??《實施方案》明確,到2027年底,全省算力基礎設施建設體系基本形成,實現5000P以上算力規模;攻克關鍵技術100項以上;培育規模以上企業300家以上,培育5家以上行業龍頭骨干企業,培育8個主導產業集群;力爭培育5個以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垂直行業大模型;創建一批高質量行業數據集;打造100個以上可復制推廣的標桿應用場景,發布200個以上融合示范案例。
??聚焦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優化算力支撐底座、加強算網協同規劃、夯實數據要素基礎、推動大模型加速發展4項措施。重點提出引導沈陽、大連、遼西等地區算力中心集約化建設,打造數據標注基地,建設一批行業數據集,支撐數據要素流通與價值釋放,鼓勵通用大模型發展,推動重點領域內垂直大模型技術發展等。
??圍繞加強基礎研究,《實施方案》提出開展前沿技術探索、實施關鍵技術攻關、建設科創平臺基地3項措施。提出對人工智能領域基礎理論和前沿技術開展研究突破,鼓勵企業與科研機構圍繞具身智能等領域技術開展聯合攻關,推進國產化適配進程,培育建設人工智能領域科技創新平臺基地等。
??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方面,提出賦能產業發展、賦能公共服務、賦能商旅消費、賦能社會治理、賦能全域全行業等5項措施,分別圍繞制造、農業、科技、教育、醫療、交通、消費、文旅、政務、城市、環保、安全共12個重點領域,由各行業主管廳局牽頭本領域“人工智能+”賦能工作,并出臺具體行動方案。
??在發展壯大產業集群方面,提出打造新興支柱產業、推動產業鏈“建強補延”、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培優育強經營主體等4項措施。提出圍繞全省22個重點產業集群和產業鏈,加快推動企業智改、數轉、網聯,加快沈陽、大連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建設,鼓勵各地市圍繞優勢產業加快開展人工智能賦能行動等。
??同時,圍繞構建優質產業生態,《實施方案》提出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優化政策服務支持、創新投資融資模式、加強典型示范引領、強化安全賦能監管等5項措施。提出推進人工智能全學段教育和全社會通識教育,優化審批服務,加強項目規劃、立項、用地、用能、環境等要素保障,充分利用好國家和省級各類政策資金,采取“揭榜掛帥”方式征集應用場景解決方案。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充分發揮省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工作專班辦公室牽頭抓總作用,會同省直有關單位、各地方政府,進一步強化協同,聚焦關鍵環節,細化工作舉措,以務實作風扎實推進《實施方案》各項任務落實,促進人工智能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全力提升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培育壯大產業主體,拓展優化應用生態,以場景創新為牽引加快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各行各業。